近年來,“文化旅遊”、“深度遊”、“體驗遊”深受廣大遊客的青睞,大雲寺景區亦潛心開發了幾大文化旅遊亮點,今天我們緩步走進大雲寺景區,詳細探尋一番。
大雲寺建築風格
走進大雲寺塔院,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恢弘大氣的舍利塔。舍利塔塔高95米,為四角檐形七級浮屠的佛塔,方塔建築設計舉架平緩顯得非常穩重,整體佈局嚴整、色調古樸、莊重典雅。舍利塔東、西方向分別為鐘樓、鼓樓及碑亭,皆為四角單檐的仿唐建築。大雲寺整體建築結構遵循唐代禮制佈局設計,中軸線基本對稱,大部分建築採用較大的出檐,有的出檐達到五六米,飄逸、靈動、大氣。
地宮瞻仰佛骨舍利、尋找佛教文化遺存
地宮第一層為展廳,以影視資料、雕塑、珍貴的照片史料展示佛經故事、舍利出土過程。這裏同時陳列着按照出土的隋代石函同比例放大14倍之後的一個石函,石函四周六十八座漢白玉質蓮花燈圍成的蓮花池象徵水界,石函立於天和地之間。與石函相對應的是208尊佛龕,佛龕外的兩層是壁畫,繪製着208個佛教故事以及隋文帝和武則天的生平事蹟。整個負一層供奉的是二十四位佛教護法神,也稱二十四諸天。地宮負二層是在唐代大雲寺地宮原址上覆原的墓室原貌。1964年這裏出土了十四顆佛祖舍利及金棺銀槨石函等一批國寶級文物,現存於甘肅省博物館。現在供養在墓室中的舍利是2013年元月在大雲寺東側的宋代龍興寺地宮出土的兩千多顆“諸佛舍利及佛牙佛骨”舍利。據碑文記載,這批舍利是當年龍興寺的和尚志明和雲江師傅歷時20多年,通過各種途徑在全國各地收藏而來。後來雲江師傅不幸過早圓寂,志明師傅秉承遺志,於公元1013年農曆五月十二日將這批聖物安葬在龍興寺曼殊院的文殊菩薩殿地官之中。
茶香墨韻,靜心室抄經品茗
在大雲寺西側,有一處安靜所在,這裏佛音嫋嫋、四季清雅。此處特設靜心室一座,供遊客抄經品茗,尋一方清靜處,洗滌塵世的諸多煩擾。靜心室有《三字經》、《千字文》、《蘭亭集序》、《論語》、經典詩詞及佛經等,筆墨紙硯一應準備妥當,可隨心選擇抄寫。偷得浮生半日閒,在天地之間覓得一方安詳,聽風雨、聽山語、聽禪語,則一念心清靜,蓮花處處開。
碑亭許願祈福
自今年國慶節伊始,景區特別增設許願祈福區,在塔院的東、西碑亭,已有上千許願牌高高掛起,紅綢綵帶耀眼奪目。許願祈福,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亦是對當下自己的鼓勵鞭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每一個偉大的事業都是從警醒自身開始,願你將每一個願望高高地舉起,穩穩地完成。
涇川縣居絲綢古道要衝,為華夏文明腹地,自公元前11世紀的商代末年起,人類文明就開始在這片土地上孕育、繁衍。公元601年,隋文帝下詔在全國30個州建舍利塔,涇州(涇川舊稱)大興國寺興建,14枚舍利被高僧送往涇州。公元690年,武則天敕令諸州興建大雲寺,涇州大雲寺在大興國寺原址興建,並用琉璃瓶盛裝14粒佛祖骨舍利再配以石函,於公元694年重新瘞葬放入地宮。後經洪水、戰亂,大雲寺曾一度深埋地下。1964年,涇川縣城關公社農民整地時發現唐塔地宮和以上國寶,大雲寺和舍利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佛祖舍利和金棺銀槨經郭沫若先生親自鑑定,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
這裏民風樸實,佛教文化源遠流長,當下正是國慶假期泰半之際,如果你恰巧遊歷到與平涼毗鄰之地,不妨來大雲寺·王母宮景區一遊。
涇州觀察2020素材來自大雲寺王母宮大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