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山色秋意濃。9月20日,記者來到海拔500多米的青田縣阜山鄉陳宅村。村莊三面環山,古民居錯落有致,村邊滿眼是生機盎然的皇菊。同行的村黨支部書記陳嶽春説,這就是近年來陳宅百姓的致富花,每年能給村民帶來上百萬元的收入。
陳宅村是北宋年間開基的千年古村,以古道、古橋羣、古民居、古祠、古樹為村莊特色,為中國傳統村落、國家森林鄉村。全村現有477户、1354人,耕地面積391畝,山林面積4273畝,森林覆蓋率87%。
過去,因為沒有產業,陳宅大部分村民都選擇出國或者外出經商,留在村裏的中老年村民守着幾畝田地,過着清苦的生活。
2016年底,村黨支部改選和皇菊基地的引進,給陳宅村帶來了華麗變身的契機。阜山鄉宣傳委員季雙豐介紹,為加快陳宅村各方面的發展,根據村民要求和鄉黨委的考察,在北京創業有成的陳嶽春回村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而此時,麗水市軒德皇菊公司因為陳宅原生態環境優良、負氧離子高等特點,選擇在該村建設種植、加工基地。
面對皇菊基地剛落地時面臨的各種困難,陳嶽春帶領村兩委全力配合,黨員幹部帶頭將土地流轉給公司,保證只要基地用到的土地,都無條件配合。陳嶽春説,剛開始,許多村民對項目不理解,不同意流轉土地。於是,他和村兩委幹部就一家一家地做思想工作,一週內就流轉了300多畝土地。並協助公司18天完成以陳宅為主要生產地的1200畝生產基地。村民不僅可以出租土地獲得收益,村裏閒散勞動力和歸國華僑通過到基地勞動,實現了在家門口打工掙錢的願望。
細雨中,記者看到十幾位村民正在田地上清除皇菊周邊的雜草。説起皇菊帶來的好處,村民朱木成夫妻深有感觸,他説:“以前只是守着一畝多地過日子,一年到頭掙不到幾個錢。現在到基地打工,自家的農活照樣不誤,兩夫妻一年至少有5萬元收入,生活有了大變樣。”
從種植管理到採摘加工,都需要人工,村中除了老弱的村民,每天有50多位村民在基地打工。皇菊公司負責人金文波介紹,今年已支付勞務費80多萬元,4年來僅村民勞務等費用就發放了1100多萬元。目前,公司和鄉村合作,修建了觀景台、觀景亭、遊步道等設施,打造1200多畝集旅遊、觀賞、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綜合皇菊園,成為國內最大的皇菊生產基地之一。今年引進百餘種觀賞菊,建設全國首家以皇菊為主題的農業公園。
同時,陳宅村保護古村落,挖掘歷史文化,打造“花海+”立體化發展模式,將連綿花海與古村、古橋、古道、古民居等構成別樣的山水景觀,讓農旅融合真正成為農民增收、集體致富、振興鄉村的“聚寶盆”。
2018年,陳宅村被列為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得到700萬元財政補助,用於15棟古建築的修繕工作。鄉黨委書記陳慧介紹,根據陳宅原有村落的自然環境,以古河道、古道路兩邊錯落的15棟建築為載體,植入當地特有文化。其中3棟列為“青田縣阜山鄉陳宅村歷史文化展示項目”,其餘12棟建築為“青田縣阜山鄉陳宅村古民居修繕項目”。同時引入外來資本建設稻菊體驗館、華僑文化展示館、鄉村文化展示館等為陳宅村農旅融合發展添磚加瓦。
以前來村莊遊玩的遊客很少,更沒有在村食宿的。皇菊公司落户村裏後,來賞花看古村的遊客越來越多。陳宅村首家民宿經營者徐雪玲説,現在村中有了兩家民宿,經常滿客,還帶動了農產品的銷售,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漫步陳宅古村,只見村民都在忙碌着。近年來村裏還相繼引進了黃精、白芨等中藥材種植基地,讓村民有了更多的發展渠道。陳嶽春説,過去,村民只想辦法出國賺錢;如今,不少人回國在家門口掙錢了。民宿、農家樂悄然升起,筍乾、番薯粉、黑米等農產品有了銷路,村民在產業發展中嚐到了甜頭。
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實踐,陳宅村確定了“古村農耕”的新定位,通過稻米、皇菊兩大優勢產業打造,結合清真禪寺旅遊景區以及鄉村深厚的文化底藴,深化“農、禪、文”與旅遊相融合,以村莊為主體打造AAAA級旅遊風景區,為村民帶來真正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成為遊客嚮往的“雲霧中的世外桃源”。
來源:麗水日報 記 者 孫曉敏 通訊員 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