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漫步嵩峯時光裏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休閒

圖為嵩峯六石巖。 廖詩富攝

早春天寒。沿途梅香不絕如縷,河畔的柳仍是簡筆畫的模樣。春雨綿密如針腳,殷切地將希望縫入,大地開始勃發,豐溪河水急速地豐腴起來,起承轉合間,攢起了虎虎生氣。

事實上,無論冬日枯山水,或春天花着錦,僅是地方表相。在嵩峯,別具一種四季恆常的清奇意趣,宛如鶴舞汀上,蓮開枝頭,風情氣韻自骨子裏發散而來。

嵩峯既以山為名,橫亙於贛、浙兩省交界地的嵩峯山脈便是天賜其娉婷之姿。山北,嵩峯山尖直插雲霄。我曾於十多年前的一個夏日,與同事同攀嵩峯山頂,始見識到聞名已久的沖霄寺,此寺歸屬江西廣豐與浙江江山兩地共同管轄。寺前3棵參天銀杏,枝葉漫天如華蓋,披拂仙風陣陣。前殿,晨鐘、暮鼓、佛像與一應物件,色澤皆古舊凝重,沉靜人心。後院,亦別有洞天,苔痕黛綠、古井清幽,掬一捧清涼於掌心,再潑至臉上,一路風塵汗水得以濯洗,縈繞心頭俗世苦悶亦隨之淡去。

山南,有6座狀如大鰲的巨石組成的六石巖。到過六石巖之人,無不聽過“千古絕對”的傳説——“出雙山、望六石,六石磊磊”。相傳明朝天順年間,博學多才的廣信府知府金銑遊覽嵩峯時,行至巍巍六石巖前觸景生情信口吟出此聯。未料,金知府竟被自己給難倒了,素稱詩詞對聯無所不通的他苦思冥想,無論如何也對不出下聯(此聯為拆字聯,“出”與“磊”對應的雙山、六石均為當地地名、景點)。此後數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絞盡腦汁,終難成對。1983年2月5日《江西青年報》曾刊登此上聯求對,亦未徵得下聯,越發為嵩峯美名添得幾許風流色彩。

嵩峯風景獨好,更兼厚重底藴,尤以十都古村為甚。綿延不絕的十都水應知曉,河面上曾容下多少舟楫往來槳聲欸乃;氣宇軒昂的王家大屋亦記着,一代紙商王集賢矢志經營風光無限。此地系贛浙閩三省通衢,又逢十都港與後溪河雙水夾流,既屬交通要塞,也順理成章成為商貿集散地。自南宋肇基以來,先後有王、祝、葉、沈等70多個姓氏繁衍於此,亦農亦商,耕讀並舉。紙業、木竹業、茶業及批發零售業的繁榮,令十都村盛極一時,更因“治家嚴而好行其德”,造就了一代傳奇商賈王集賢。

村裏至今有100餘幢明清至民國時期所建民宅,以十都王家大屋最為卓爾不凡。佔地2.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780平方米的王家大屋,建於清乾隆年間,108間房屋僅憑榫卯結構渾然相連,有天井36口,魚池4個,廳、堂、室、廊、樓、院佈局錯落有致,後人稱頌其“飛檐連脊擔山月,接榫成梁貫鬥星”,於上世紀80年代被寫入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材中。2019年10月,十都王家大屋經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明水秀,古風淳樸,偶得半日閒,自鋼筋混凝土叢林中短暫抽離,將身影鍥入青山綠水間,鍥入黛瓦垣牆下。如同穿越,與時光對話,任憑感動如漣漪在心底翻湧——感動於造物主的饋贈,感動於歲月漫漫,瑰寶幸未遭至兵燹人毀,數百年後的我們還可領受先人智慧之光。

漫步嵩峯,悄悄完成一場風光之旅,也能收穫味蕾的饜足。這裏盛產芋頭,以入口綿甜、糯軟清香、營養元素豐富而著稱,已成為廣豐區叫得響的特色農產品。新年伊始,一場盛大“芋宴”在古村操辦,慕名而來的遊客欣賞着戲劇表演、歌舞節目,品嚐着芋頭燒魚、芋頭燉牛肉……最令人叫絕的當數那道芋頭粿,將芋頭煮熟後與秋後新鮮製成的紅薯粉相糅,或搓成丸或切成片,佐以香菇絲、冬筍絲氽制而成,趁着出鍋時的熱乎勁兒來上一碗,鮮香、勁道、爽滑,溢滿唇齒。

芋頭宴如今已超乎美食本身,成為推動嵩峯鄉村振興、文旅發展的一個支點,連年撬動八方遊客前來體驗,讓嵩峯之美,美在深山有人識。

人到嵩峯,只需靜靜地漫步,端詳它的眉目如畫,光華照人,直至毫無防備地沉浸在它的故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