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正民:走出“心中”的大山

2023年5月14日 星期日 陰

距離武漢的研學之旅已經結束了一週了,但研學的故事還在越西二中的師生間口口相傳。

此次研學得到了長江日報、湖北日報等媒體的報道後,被廣大網友熟知。作為親歷者,我想把這次研學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

5月1日,我們帶着九年級的八九拉牛木、曲比依布、馬海馬紅、麻卡布機以及七年級的周敏霞同學,從越西坐上了復興號高鐵前往西昌市。第二天6點,孩子們在西昌青山機場坐上了前往武漢的飛機。6日,同學們從漢口坐上和諧號動車前往成都東站,又從成都東站坐上地鐵前往成都南站,最後坐復興號高鐵回到了越西。

我跟孩子們開玩笑地説:“除了水裏遊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地底下鑽的你們全都坐過了。”聽越西二中的楊加子校長説,他第一次坐飛機是38歲。我是在大學快畢業時才坐上了飛機,那時我23歲。然而這次研學活動中,年齡最小的周敏霞只有14歲,她已經體驗了坐飛機的感覺。

我們還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三代人,但也能看出一代人比一代人看得更高,走得更遠,一代比一代好,這得益於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犧牲和奉獻。很多老前輩,一代人就吃了幾代人的苦,後一代人是站在前一代人的肩膀上出發的!

研學期間,我和同學們參觀了辛亥革命博物院、紅巷、湖北省博物館、武漢長江大橋、長江日報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等地。此外,同學們還參與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五四”表彰思政“青”課、金融學院全國樣板黨支部黨日活動、法學院團支部主題團日活動、研支團大手牽小手、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讀書分享會等系列主題活動。

蘇正民:走出“心中”的大山

在武漢研學期間,越西二中師生在湖北省博物館前的合影。

同學們通過親身參與、體驗和感受,深入瞭解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校容校貌、基本情況、文化氛圍、創新精神,深入瞭解了武漢的歷史文化和風俗民情。活動中,同學們從最初的拘謹內向漸漸變得開朗自信,逐漸走出了“心中的大山”。隨着活動的深入、視野的拓展,同學們還提高了歷史文化素養和社會責任意識,更重要的是在同學們心中播撒下了一顆顆追光逐夢的種子:努力奮鬥,在學有所成後回到家鄉、建設家鄉。

蘇正民:走出“心中”的大山

在武漢研學期間,越西二中師生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參加活動。

起初,我從未想過一次簡單的研學能夠給孩子們帶來這麼多的改變,只當是一次“旅遊”行程。

孩子們的改變通過媒體的報道已被大家熟知,在這裏我想寫一點背後的故事。

5月6日,我們到達成都南站,即將進站時,孩子們跑來找我們要衞生紙。當我們看向孩子們奔跑的地方時就明白了一切——有一位大姐姐可能因為工作,也可能因為感情,一個人在站前廣場的角落哭泣。孩子們看到後給這位大姐姐送去了衞生紙、糖果以及他們在武漢收到的禮物,還主動詢問大姐姐需不需要幫助。

當看到他們在一個陌生的大城市,願意對他人伸出援手,拿出他們認為最寶貴的禮物時,我感覺無比温暖。短短几天,他們已經從需要三位支教老師處處呵護的孩子成長為能夠照顧他人的小大人了。

回來之後,孩子們寫了很多小作文,把這次研學經歷分享給班裏的同學。他們在作文裏基本提到了三個想法——想成為三位支教老師一樣温暖他人的人,想到武漢去讀書,想要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這樣的“雙一流”高校求學……

在黨和國家的幫扶下,孩子們走出物理意義上的大山已經不是難事。從越西到成都只需要100多元錢,兩個多小時的高鐵,孩子們就能走出物理意義上的大山。

經過脱貧攻堅,我們已經解決了物質上的貧乏,鄉村振興階段我們要解決的是精神、思想、文化、理念的貧乏,這也是我未來回到涼山、回到鄉村後會致力去做的事情,幫助孩子們走出心裏的那座大山。

(長江日報記者張維納)

蘇正民:走出“心中”的大山

【編輯:丁翾】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6 字。

轉載請註明: 蘇正民:走出“心中”的大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