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部分餐館、商超、景區發現——已養成的好習慣又給丟了

原標題:記者探訪部分餐館、商超、景區發現——已養成的好習慣又給丟了

“一米線”、不亂丟廢棄物、用餐使用公筷公勺……去年6月實施的《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將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間形成的好習慣寫入法規,現在執行得怎麼樣?記者探訪了京城部分商超、餐館和景區。

■餐館

服務員不知“公筷”為何物

在健康文明、綠色環保生活方面,《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倡導用餐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在疫情期間,使用公勺公筷更應被大力倡導。現在一年過去了,“公筷公勺”的好風氣還在嗎?

傍晚時分,位於中海環宇薈購物中心的“荷花泰菜”餐館迎來幾批就餐顧客。記者發現,每位顧客的面前都提供了碗、盤、勺子和筷子等餐具。上菜後,顧客紛紛用自己的勺子、筷子在盛放菜品的大盤中夾菜。

“咱們這兒不提供公筷嗎?”聽到記者詢問,服務員趕忙遞上一雙和餐桌上擺得一樣的筷子。“沒有專門的公筷嗎?”面對追問,服務員説:“都是這種統一的筷子,您就拿這個當公筷吧。”

而在通州萬達廣場的“一品燜鍋”餐館內,記者索要公筷時,遭遇服務員一臉蒙,“公筷?什麼?您要什麼?”一會兒服務員拿着一副普通筷子回來了,“不好意思,我們這沒有您説的那種筷子,給您拿一雙這種普通筷子行嗎?”顯然,別説主動提供公筷了,服務員連“公筷公勺”是怎麼一回事兒都不清楚。

■商超

“一米線”常常被忽略

疫情防控初期,防止人羣聚集的“一米線”曾發揮了巨大作用。作為守護安全健康和文明秩序的重要舉措,“一米線”也被寫入《條例》。嚴格按“一米線”站立的意識在大家腦中是否依舊牢固呢?

“各位顧客,請您先掃碼、再測温……”海淀區紫竹院南路的永輝超市入口處,喇叭中不斷響起廣播提示。一名保安人員在入口處值守,督促進店顧客在掃完健康碼、完成測温後,方可進入超市購物。

記者注意到,入口處的地面上,用黃黑相間的警示膠帶貼出了好幾排“一米線”標識。按理説,每位顧客應站在各自的線後,等輪到自己掃碼再上前一步。但顯然,地面上的“一米線”已形同虛設,所有顧客都扎堆兒擠在門口,湊在二維碼前用手機掃描,有的顧客腳下踩着一米線,有的就站在別人身後,彼此之間的距離有時不足10釐米。

晚8點半,四元橋某家居賣場內,等候結賬的顧客排起了長龍。收銀台前的地面上,用亮黃色的膠帶隔出一道道醒目的“一米線”標識。但排隊的顧客常忽視了腳下的“一米線”,趕上人多的時候,兩道“一米線”間甚至擠了3名顧客。

“請站在一米線後等候”,雖然工作人員不停地大聲提醒,顧客卻無動於衷。

■景區

亂扔廢棄口罩又冒頭

“有次坐地鐵,發現遠處有個座位沒人坐,走近了才發現座位上扔着個用過的口罩。”市民崔女士記得,當時環顧四周,發現所有乘客都離得遠遠的。直到地鐵內的安保人員巡視到此處,才將座位上亂丟的廢棄口罩撿起,帶出車廂。

疫情防控,切斷傳染源是重中之重。亂扔廢棄口罩,不僅會損害城市文明形象,還可能會讓廢棄口罩成為“隱形傳染源”。記者在探訪中發現,亂扔廢棄口罩並非個案,已成為疫情期間新的不文明行為之一。

位於海淀區的稻香湖公園內,聚集了不少頗受歡迎的兒童娛樂設施,每逢雙休日,人潮湧動。記者在園內繞了半圈,就發現地上隨意丟棄着3個使用過的口罩。

儘管園內每隔一段距離就擺放有垃圾桶,但仍有遊客將使用過的口罩“敞着口”直接丟棄在路邊。“有時候看到別人亂扔的垃圾,我們還會幫着撿起來扔進垃圾桶。但像口罩這樣的特殊防疫物品,又是用過的,誰也不敢碰。”一名引導孩子將飲料瓶投進垃圾桶的家長説,文明行為這事,還得不斷倡導,不斷督促,人人形成習慣,才能成為社會常態。 本報記者 張楠

相關

晨練面對面 早市、早點攤不掃碼隨便進

清晨的防疫漏洞別落下

晨練的市民,不戴口罩,也未保持安全距離;一些到早餐店就餐的市民不掃健康碼和測體温;部分早市不僅正門無人值守,一些敞開的小通道還存在防疫缺口……連續幾天的走訪,記者發現,清晨的城市中防疫漏洞還有不少。

記者探訪部分餐館、商超、景區發現——已養成的好習慣又給丟了

社區公園

晨練面對面 口罩都不戴

上午9時,朝陽區學校路南側一處社區公園內,六位市民正在練太極。他們兩兩一組,面對面站立,正在練習太極“雲手”。其中一名男子正在為隊友指導動作要領,兩人雙臂搭在一起,面對面距離很近,而這名男子並未佩戴口罩,隊友的口罩則兜在下巴上。另外四人也是如此,不僅捱得近,而且都沒戴口罩。他們的解釋是“太極拳講究氣,戴上口罩呼吸不暢,練得效果不好”。

記者注意到,這片區域內還有多名市民在健身,其中大部分沒有佩戴口罩。

公園內練得熱火朝天,而路過市民在看到這一幕後紛紛皺眉。“現在即便是戴着口罩也不能聚集,何況沒戴口罩還聚在一起健身。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大家更應該自覺防控。”

早市早點攤

進門不掃碼現象嚴重

連續兩天,記者走訪通州區、朝陽區的部分早點攤、早市發現,進門不掃碼是最嚴重的問題,此外有些早市的員工通道大門敞開,形成了防控漏洞。

清晨7時,位於通州區臨河裏華業東方玫瑰商業街的一家早點攤已經營業。走進店內,一台測温儀立在了門口不遠處,同時二維碼就貼在一旁的牆上,但陸續進店的客人並沒有主動掃碼,店家也未上前提醒。

連續走訪多家早點攤發現,大部分店門口張貼有二維碼,不過很少有人掃碼,商家也未提醒。在團結湖南路一家主食攤位前排了十幾位市民,地上雖划着“一米線”,但大家依舊捱得很近。而在團結湖路上的一家早點攤內,記者連二維碼都沒有看到。

除了早點攤,早市也很熱鬧。站在通州區梨園農副產品交易中心的北門,擴音器裏循環播放着提示,一旁也擺放着測温儀和健康寶二維碼,但市民都是徑直走入,沒人停下掃碼,門口也不見工作人員值守。

此外,該市場的東側有一條通往二層的小門,標註着“員工通道”。不過從這扇門進入市場一層的入口也敞開着,沒有測温掃碼崗,不時有市民由此進進出出。

來源:千龍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60 字。

轉載請註明: 記者探訪部分餐館、商超、景區發現——已養成的好習慣又給丟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