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瀟湘“鎮”美|“愛情小鎮”水口:瑤都起靈秀,瀟湘最悠情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休閒

水口鎮全貌。李忠林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户端記者 黃柳英 通訊員 尹天虎

在湖南的最南方,瀟水源頭,瑤山腹地,靜卧着一座“愛情小鎮”。這裏山、水、城交織成景,2.8萬瑤、漢、壯族人民和睦聚居。

愛情小鎮是一座年輕的移民新鎮。2015年,湖南涔天河水庫擴建,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鎮全鎮移民搬遷,在依山傍水之地,重建家園。該鎮依託瑤族文化、愛情文化發展文旅產業,今年7月被評為我省第二批特色文旅小鎮之一。

9月24日下午,記者從涔天河乘船,漂流一個多小時,前往水口新鎮探秘。

瑤妹的揹簍裝滿情歌

秋雨季節,從船窗望出去,羣山座座,輕煙氤氲,河水綠得深沉。當地人説,瑤妹的揹簍裏,裝了滿滿的情歌。

“瀟水彎彎瀟水長,一夜春雨綠汪汪。阿妹心似春江水呀,無風也起桃花浪。”37年前,一部名叫《沒有航標的河流》的電影,説的唱的便是當地放排工的愛情故事。

愛情小鎮,是從浪漫的愛情故事中破土拔節,長成如今的模樣。該鎮的核心旅遊項目七星水街,以瑤族祖先盤王和三公主的愛情傳説為主線,搭建了象徵愛情的愛情碼頭、鵲橋、愛情博物館、同心牆、繡花樓等景觀,還原盤王和三公主從相遇、相識、相知、相戀到相守的一生。

水街風情。

七星水街長3公里,沿水鋪排,形如北斗。正門口立着一把長11.5米、高6.5米的愛情結髮銅梳,是傳説中盤王與三公主愛情的信物。華燈初上時,身穿瑤服的瑤妹們歡聚在銅梳廣場唱歌跳舞,美好的故事正在上演。

走進水街,兩邊磚牆陶瓦,木欄軒窗,燈籠高掛。在槳聲燈影裏,青年男女穿過桃花巷,踏上三生橋,在許願塔前祈願愛情長久。

人羣中,來自廣西富川的黃先生夫婦穿着瑤族婚服,站在鵲橋上合影。他們告訴記者,上個星期他們第一次來水口鎮旅遊,碰上了11對瑤族新人在舉辦瑤族傳統婚禮,回去之後一直念念不忘。這次他們在水街裏租了一套瑤族禮服,又重新感受了一次當新郎新娘的快樂。

水街夜景。

愛情客棧門口,阿哥阿妹在跳竹竿舞。光看不過癮,技癢的本地遊客上去跟着跳,動作美感不足,但是節奏感極好,沒有被夾腳。

再往前走,去體驗一下瑤藥足浴。狹長的房間裏,端端正正擺了五六十把竹藤椅,南腔北調的遊客相隔坐着,一邊泡腳一邊閒聊。旅途的疲憊在淡淡的藥草香中一掃而光。

瑤服展示。鍾奕海攝

掌櫃個個都有生意經

第二天清晨,鎮上各色小吃店最先“甦醒”。

瑤湘園豆沙店的第一籠豆沙餅出爐了。“瑤族豆沙餅是我們鎮的特色小吃,來了都要嘗一嘗。”兩位大姐不肯放下手裏的活兒,一邊做餅一邊跟記者説,老闆在鎮上開了好幾家豆沙店,水街裏的這家生意最好。要多做點,不然不夠賣,必要時還要請其他店支援人手和食材。

外地人程超平是為了愛情安家水口鎮。他跟妻子在水街開了兩家辣魚店,起名為“魚你相愛”。夫妻倆各司其職,發揮所長,一個負責制魚,一個負責銷售,是街上有名的夫妻搭檔。“整條街數我們的生意最好,最多的時候一天就賣出一萬元。”

程超平之前在雲南麗江和鳳凰古城開店十餘年,對於水口鎮的旅遊發展十分看好。“現在最重要的是把附近的項目做起來,而且要各有特色,值得一去,形成一個旅遊羣,才能留住更多遊客。”

天河瑤池。李忠林攝

事實上,江華縣委縣政府對此早有謀劃。這兩年,具有水口特色的精品旅遊路線不斷完善,以七星水街為引領,串聯了涔天河天河瑤池、古瑤部落花海、寶鏡古村等景點,正在建設索道的仙姑壇也即將“入羣”,成為遊客觀日出、賞雲海的最佳地。

全鎮2657 棟水庫移民房,按過山瑤建築風格統一規劃設計,形成了全國最大瑤族建築集羣。移民許化碧將家裏的四層樓房裝修成民宿,是鎮上第一批吃上“旅遊飯”的村民。他説,一開始大家都不相信這裏能發展旅遊業,好多人分了房就掛牌出售,有的一樓長草了都不打理。現在鎮上已經開了30多家特色客棧,一到節假日客房就爆滿,大家都嚐到甜頭了。

長鼓舞。

該鎮推進“講瑤話、唱瑤歌、跳瑤舞、穿瑤服、知瑤禮、過瑤節”等瑤族文化傳承活動。瑤族坐歌堂、長鼓舞、竹竿舞原汁原味,瑤家十八釀、米粉肉、瓜簞酒香飄水街。“去年國慶當天有兩三萬的人流量,晚上鎮上所有餐館的菜都賣光了,好多遊客排了半天隊也沒吃上飯。”七星水街工作人員趙春花説。

古瑤部落花海。

在鎮上邊走邊看,行人漸漸多了,遠遠又有瑤歌飄來:“月亮跟着太陽走,彩雲跟着風兒飄,阿妹盼着阿哥來,來到瑤山不想走。”

靈秀小鎮,醉在了這化不開的柔情裏,美哉,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