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西湖景區卻總被“過境” 梵村探路“高精尖”帶來了什麼

身處西湖景區卻總被“過境” 梵村探路“高精尖”帶來了什麼

編者按: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鄉村共富是重要方面。當創新的力量遇見曾經的鄉村,會帶來怎樣的“破圈”效應?

浙報杭州地區融媒共享聯盟省市區三級聯合推出《鄉村“破圈”記》欄目,帶你瞭解杭州鄉村正在經歷的嬗變。 

本期主角: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西湖街道梵村村

破圈秘籍:身處西湖景區,梵村村卻曾長期被人忽視。如何從“過境村”變成“目的地”?近年來,這個村子嘗試用“高精尖”打破“低小散”,導入具備網紅屬性的新業態,為村莊打造品質話題,吸引人羣造訪,形成特色辨識度。

身處西湖景區卻總被“過境” 梵村探路“高精尖”帶來了什麼

離雲棲竹徑很近的梵村村,曾是人們奔赴西湖核心景區的“過境村”

梵村村在哪?

這個問題拋出來,恐怕一些杭州本地人都會愣一下,想個5秒鐘,再給出一個大致的方位:“應該就是西湖景區靠近宋城那個方向吧?”

從天空中俯瞰,梵村村處於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西部腹地,東靠之江度假區,南鄰宋城,是梅靈南路上一個狹長的小村,有800多人口。這兒曾是渡口,有個“梵渡亭”,大批香客自錢塘江赴靈隱,會路過此地。

持續十年的西湖綜合保護工程,讓景區風貌有了躍升;西湖申遺成功後,杭州獲得極大關注。梵村村人再也坐不住了:我們不想被“路過”。

這些年來,梵村村以“成為目的地”為效果導向,騰退“低小散”的舊式茶樓業態,引進自帶網紅屬性的餐廳民宿項目,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以別有洞天的靚照出圈,吸引了不少年輕的創業者……這個曾經的“過境村”,努力“破圈”成效如何?又遇到了哪些問題?今天我們一起進村來看看。

身處西湖景區卻總被“過境” 梵村探路“高精尖”帶來了什麼

梵村村首批引進的“高精尖”項目“徑在咫尺”餐廳

70個座位一晚翻桌3次

“高精尖”項目樹立辨識度

金秋9月,週六下午3點,梅靈南路。記者來到梵村村外大橋37號的“徑在咫尺”餐廳,一羣妝容精緻的網紅小姐姐施施然到此拍視頻、喝下午茶。宋順剛笑着和她們打招呼,又關注了一下後院裏的停車狀況,轉身跟大堂經理交待:“從大眾點評和其他網絡平台的訂單來看,估計今晚很可能又要翻桌3次,你們控制好上餐速度。”

宋順剛是杭州雲中徑酒店有限公司總監,2020年他和團隊選擇梵村村這處原為村集體隊辦企業的老庫房,就是看中這裏是西湖龍井茶一級保護區,地處西湖景區西南部交通要道,離宋城和雲棲竹徑都很近,山水人文資源優越,商業業態不算密集,“一張白紙好畫圖”。

餐廳外部是略帶地中海風情的佈局,大廳裏更是別有洞天:“人在池中坐”佈局、頭頂是滿天星鐳射燈,以及隨處可見的天使雕塑……每一個細節都很適合拍照發朋友圈。“今年5月我們剛開業時,第一撥客人全是聞風而來的建築設計師、產品經理。”宋順剛説。

宋順剛指着桌上一杯飲料説,不同於常見的農家樂改造模式,對樊村的設計從一開始就錨定了“高精尖”方向,就好像眼前的這杯“桂語新説”,玻璃杯是從捷克選購的,把龍井茶葉和咖啡粉一起萃取,再打發鮮奶與之融合,撒上桂花,口感香味層次豐富……

邊上,一位專程從上海趕來的客人仔細聽完,忍不住説:“你們把整個西湖的底藴都倒進了杯裏,一杯飲料就和普通農家樂30元的桂花茶區分開了,蠻有辨識度。” 

宋順剛透露,今年七夕那天,僅晚餐檔口,“徑在咫尺”餐廳裏70個餐位就翻桌3次,招待了200多位客人,人均消費500多元。

這讓梵村村的90後村幹部徐力十分感慨。他告訴記者:“2017年,我剛進村委工作時,就站在‘徑在咫尺’這個地方數車,10分鐘裏有100多輛車呼嘯而過,要麼向北去靈隱、梅家塢,要麼向南區去宋城那邊,沒有一輛車停下來。”

同一個地點,從2017年的“沒有一輛車停下”,到2021年的“70個座位一晚翻桌3次”,徐力眼裏閃着光:“數據證明,梵村村騰退老舊茶樓業態、引進‘高精尖’項目,這條賽道是跑對了。只要做精做細,曾經的區位劣勢也可以轉化為區位優勢。”

身處西湖景區卻總被“過境” 梵村探路“高精尖”帶來了什麼

梵村村打造的“青年之家”

“青年之家”抱團發展

讓年輕人來梵村村幹成事

從“徑在咫尺”出來,記者隨着徐力來到梵村村外大橋6號的“自在彌林”花園餐廳(民宿),濃蔭掩映,猶如世外桃源。他自豪地介紹:“這也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創業項目,我們村的‘青年之家’實體陣地就設在這裏。”

原來,2020年8月18日,梵村村成立了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的第一個村級“青年之家”,是共青團聯繫服務景中村青年、協助開展村“兩委”工作的“門店”,不僅有青年可以放鬆休閒的品茶空間和閲讀環境,也有專門的學習活動室。

“梵村村要‘破圈’,不僅要有項目,還得有隊伍。我們要讓想幹事的年輕人到梵村村來幹成事。”徐力如此説。

這個“青年之家”的首批成員有20位,他們當中既有本土梵村村青年,也有來村裏開民宿、辦茶樓的外來青年創業者,分設成三個組:茶產業發展組、經營户發展組、志願者服務組。

梵村村人口少,土地資源不充裕,“破圈”之路該如何跑?“青年之家”的成員們坐下來謀劃過好多次。

本村青年吳奇傑感慨:“這些年,來景中村喝茶的‘温度’,有點下來了。我記得小時候,景區茶樓的消費主體人羣是50多歲的伯伯嬸嬸,他們往往會從上午坐到下午。現在來的都是年輕人,出門前要作攻略,網評對他們影響很大。”

茶樓經營者華偉濤的策略是“雙線引流”:線上入駐頭部點評網站,做好內容展示,吸引年輕羣體;線下充分挖掘梵村村和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地緣相近”的優勢,為專家教授、研究學者提供種類齊全的品茗服務。

“自在彌林”的負責人吳凱則提出,不妨策劃“梵村村尋寶”系列活動,把村裏所有的商家串成一條旅遊線路,遊客一旦尋到寶藏,即可獲得商家提供的獎品,能豐富人們打卡梵村村的體驗感。

這些思路,讓59歲的經營户祝美霞很受啓發,她也試着在網絡平台註冊賬號,拍短視頻引流,效果挺不錯。“工作日的一個晚上,我家茶莊能做出8000多元經營額。”

徐力告訴記者,目前梵村村正在思考的是,如何通過“青年之家”來帶動優質創業項目的異業共贏,讓梵村村不僅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目的地”,也能成為大家幹事創業的“向心地”。

身處西湖景區卻總被“過境” 梵村探路“高精尖”帶來了什麼

梵村村非常有名的“網紅樹”

流量來了怎麼接住它?

做好公共基礎配套

“網紅”項目入駐了,年輕人進來了,品牌茶樓紛紛轉型,梵村人的賬本也開始發生變化。

徐力告訴記者,村民們的房屋出租收入水平,從2017年的平均每幢房屋15萬元左右,提升至如今的25-30萬元左右,茶葉銷售收入水平則提升了30%左右。

“以前旅遊團來得多,一個人一餐的標準是10多元,一桌10人也就是100多元。利潤空間太低了,我們能提供的內容很有限,人家的感受也不會好。現在轉型後,客單價高多了。”在梵村村經營茶樓的吳英笑着説。 

但是,開始“起跑”的梵村村,也面臨着新的問題:流量來了怎麼接住它?

徐力認為,當務之急是做好村莊的公共基礎配套服務。“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得讓人家有地方停車吧?如果梵村村的接待能力提升不了,服務意識和水平跟不上去,大家來了一次不想再來,就沒有回頭客了。”

“未來,我們打算把遊步道、文化禮堂、文化長廊建設到位,把梵村村最美的風景和最真實的景中村文化展現給遊客,更要把公共衞生、旅遊配套設施,都進行修繕提升。”徐力強調,特別是一些衞生死角,要及時“掃雷”,給大家提供更舒適更方便的到訪體驗。

站在村委會樓梯轉角,徐力指着牆上的梵村村鳥瞰圖,向記者説:“梵村村人會繼續努力,讓大家來過一次,就會愛上這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62 字。

轉載請註明: 身處西湖景區卻總被“過境” 梵村探路“高精尖”帶來了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