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北平城門鑰匙
這串古樸的鑰匙,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原北平的城門鑰匙。鑰匙共有10把,每把都拴有一個小木牌,上面分別寫着復興門、阜成門、西直門等字樣。這串鑰匙見證着一段非凡的紅色記憶,標誌着北平的改天換地。
1949年1月31日,是解放戰爭平津戰役勝利結束的日子。雖是數九寒天,但北平處處瀰漫着春天的氣息。巍峨聳立的北平城樓,披着銀裝,在冬日的照射下,晶瑩閃亮,顯得格外高大與雄偉。12時30分,一支解放軍隊伍向這裏走來。
領頭的是第四野戰軍第41軍政治委員莫文驊,他站在一輛美式敞篷吉普車上,後面3名戰士打着一面鮮豔的人民解放軍軍旗。其後是一輛中卡車,車上警衞班配有輕機槍、六○炮。接着是前衞連,之後是接防部隊第121師。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精神飽滿,步履矯健。當隊伍來到西直門時,城樓上還站着國民黨軍傅作義部的武裝士兵,經嚴正交涉,他們同意交接防務。北平城門上,換成了身着草綠軍裝、臂戴“平警”臂章的解放軍戰士站崗,城門鑰匙從國民黨軍移交給解放軍。古都北平終於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隊伍一進入西直門,迎面跑來一大隊學生、工人、市民。他們搖着彩旗,高呼口號。《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聲,連同震耳的爆竹聲、鑼鼓聲,響徹雲霄。在旃壇寺,著名舞蹈家戴愛蓮領頭,和學生們一起跳起優美的青春舞,贏得戰士們熱烈的掌聲,聯歡會一直持續到深夜。
戍守北平的41軍,就是塔山阻擊戰的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41軍進北平,採取“評入城資格”的做法,他們制定了愛護城市的六項紀律,從師長、政委到炊事員、馭手,一個一個評,誰不夠條件,誰就不得入城執行任務。369團一個副指導員,在張家口戰鬥中,繳獲一支鋼筆,沒交公。在這次評議中,戰士們認為他沒有入城資格。他做檢查兩次,大家還是不同意他入城。他流着眼淚去請團長、政委給他作“保”,這才勉強通過。
41軍進北平,正值寒風怒吼、滴水成冰的時節。121師長嶺連,駐紮在鼓樓,四面透風,老百姓請他們到家中住,該連三請三不入,戰士們表示“上級有規定,不得進民房”。北平人對他們十分欽佩,不由得豎起大拇指。部隊開飯時,老百姓看到,他們吃的是高粱面、玉米麪兩合一的饃,還帶着冰碴兒,鹹菜是幹豆角和醃蘿蔔,喝的是“扎牙根”的冷水。細心的戰士們怕軍馬啃樹皮,就用雨衣包起拴牲口的樹幹;怕牲口拉糞影響衞生,每匹馬後頭掛了個布糞兜。
老北平的旃壇寺附近,垃圾堆成山,甚至超過了北海的圍牆。41軍部隊展開了一場清除垃圾的大會戰。幹部戰士人人揮鍬掄鎬,人推車載,很快把16萬多噸垃圾清理出去。有的羣眾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説:“住進了共產黨的兵,每天缸滿院淨;住了國民黨的兵,每天搗亂起鬨。”
41軍進北平後,立即把頤和園、八大處、香山、玉泉山等風景區保護起來,禁止隨便出入,嚴格約束部隊,貼出佈告規定部隊不準參觀,不準從裏面拿任何東西,連一草一木都不準動。故宮的每座大殿裏都派了戰士守衞,不讓任何人進去,不準拿任何東西,戰士們都把決心書貼在牆上,交接班時對照檢查。故宮職員感慨,日寇搶走了許多文物,國民黨敗退時又盜劫一大批,“平警”戰士同他們一起,看護這些文物。
41軍警衞北平,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入城守則》《約法八章》。41軍南下時,北平各界熱烈歡送,胡愈之等知名人士親自贈旗,上書“仁義之師”。
解放軍紀律好、形象好,甚至影響到參加國共和談的國民黨代表張治中。一天,他身穿便服去故宮參觀,不經意間從正在行進的解放軍隊列中穿過,對方不僅停下來讓他通過,戰士們還微笑示禮。他不禁感慨萬千:如果這是一隊國民黨士兵,他即使不挨一槍托,也免不了要被臭罵一頓。由此,他明確告訴蔣介石,國民黨的失敗已成定局,無可挽回。
(作者均系四川省邛崍市委黨校教師)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