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內幾乎所有孔廟、文廟的核心殿宇都稱“大成殿”,這是為什麼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休閒

2019年3月,三五好友相約自駕,煙花三月下揚州,江浙一帶人文薈萃古蹟眾多,一路走來看了好幾座文廟的核心殿宇都稱“大成殿”,還有“大成門”,究其原由一直不解,歸途正好路過曲阜,於是帶着疑問朝拜曲阜孔廟。曲阜孔廟。又稱"闕里至聖廟",位於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300米處,是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始建於魯哀公十七年,歷代增修擴建。

我們去的時間稍有些晚,開城儀式剛剛結束。迎面高大的宮牆無比威嚴。“萬仞宮牆”原名仰聖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武宗正德七年皇帝下令建城衞廟,於是以孔廟、孔府為中心修築了明曲阜城牆。因正南門為孔廟而設,所以正南門與孔廟為一體。

明代學者胡纘宗為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和讚揚,親書“萬仞宮牆”石額鑲於門上,其意出自《論語》子貢語。胡纘宗認為數仞宮牆仍不能表達他對孔子的讚揚,於是將其改為“萬仞宮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來,為了顯示他對孔子的敬仰,把胡纘宗書寫的石額換下,自己親筆書寫了同樣四個字鑲於城門。現在我們看到的“萬仞宮牆”石額,即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寫。

步入“萬仞宮牆”,孔廟的肅穆就會迎面撲來。“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立於孔廟的兩側,明代永樂十五年重立,從此碑可以看出孔廟的莊嚴非同一般。

孔廟之前有數座石坊莊嚴威武,金聲玉振坊是進入孔廟的第一座石坊。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其文取自《孟子·萬章》,“金聲”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鍾”發出的聲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磬”發出的聲音,在古代奏樂時以擊“鍾”為始,擊“磬”為終,金聲玉振的原意為一首完善的樂曲。孟子將孔子思想比喻為一首完美無缺的樂曲,意喻孔子思想完美無缺,集古聖賢之大成。坊額由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

這座被稱為“欞星門”的門,實際上並算不上門,而是一座石坊,與前方的“金聲玉振”坊同樣是四柱三間。欞星,即天田星,凡祭天先祭靈星,孔廟設欞星門,意為祀孔如祀天。欞星門建於明永樂年間,原為木質結構,清乾隆時期重修孔廟時換成石柱鐵梁。四根石柱頂端為四大天將,中間平梁上是火焰寶珠,以象徵此門由天將守衞而成為參天立地的天門。

太和元氣坊,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太和元氣”為山東巡撫曾銑手書。“太和”指天地、日月、陰陽諧和,“元氣”意為宇宙原始物質的自然之氣,“太和元氣”就是説孔子思想體現了整個人類思想最精華、最高貴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般,能使人類思想到達一種至高無上的境地。

過了金聲玉振坊後有一座單孔石橋,龍陛雙階,名曰“泮水橋”。橋下清水呈半圓形,稱為泮水,橋下泮水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經明城正南門西水門入護城河。此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

“弘道門”是孔廟的第三道大門,同後面的“大中門”和“同文門”一樣,都是引領朝拜者一步步接近孔廟核心地帶的烘托物。走到此時大概算了一下,加上前面的欞星門、聖時門、弘道門,和後面的大中門、同文門、大成門,一共就是六道,可是資料介紹一共有七道門,怎麼少了一道,有點迷糊。

十三碑亭位於孔廟大成門前,亭分南北兩排,北排五亭,南排八亭,所以稱十三碑亭。據説,其中金代碑亭兩座,元代碑亭兩座,清代碑亭九座,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所設立碑刻57塊。南排中間兩座碑亭系元代至元五年和元大德六年建的;此外兩座系金代明昌六年所建,是孔廟現存最早的建築,其它均為清代建築。通過十三碑亭可窺見出歷代建築技術的發展變化。

十三碑亭的排列並不對稱,相互交錯,互為借用,在視覺上感覺還很和諧,這在古代建築當中並不多見,而且還能處理的如此賞心悦目,非常佩服當初設計大師的高超技藝。

行至大成門,五門大開,將孔廟分作三路:東為承聖門,內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為啓聖門,內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門,主祭孔子夫婦,並以歷代先賢先儒配享從祀。

大成門,始建於宋崇寧三年,因大成殿而得名,東西兩掖門,左掖金聲門,右掖玉振門,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語意。“金聲”是擊鐘的聲音,表示奏樂之始;“玉振”是擊磬的聲音,表示奏樂之終,以此讚頌孔子達到了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的至高境界。

資料顯示,大成門於明弘治十二年和清雍正二年兩次着火後重修,清世宗雍正題匾。門用黃瓦、彩繪斗拱,前後各用四根石柱擎檐,前後中央四根深雕雲龍蟠柱,其餘四根為淺雕花紋,前後台階中有浮雕龍陛,均為明代中期雕刻。

奎文閣位於孔廟的中部,是藏書的一座樓閣。中國古代以奎星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奎文閣始建於宋代,明成化年間又進行了改建。奎文閣三重飛檐,四層斗拱,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閣的內部有二層閣,中間夾有暗層,結構獨特,工藝奇巧。上層是專藏曆代帝王御賜的經書、墨跡的場所,明清兩代曾專設奎文閣七品典籍官一員進行管理,暗層專藏藏經板,下層專藏曆代帝王祭孔時所需的香帛之物。

杏壇是孔子講學授徒處,宋代以前孔廟內並沒有杏壇。現杏壇的位置是宋代以前孔廟的正殿。宋天禧二年,將正殿擴建,位置後移。為紀念孔子講學,在原正殿舊址“除地為壇,環植以杏”,即築一個土台,周圍植杏樹,名曰“杏壇”。

金代在壇上建亭,明隆慶三年改建為重檐十字脊,上覆黃琉璃瓦,牌匾為乾隆皇帝御題。清代皇帝謁廟時,作為陪祭王公大臣禮拜之處,平時釋奠,作為鳴鐘擊鼓之所。杏壇的建築結構較為別緻。這種結構在全國來説也是不多見的,四面懸山,十字結脊,巨角重檐,黃瓦朱欄,雕樑畫棟,精美華麗,從四面觀看形狀一致,具有獨特的建築特點。

大成殿是孔廟的核心建築,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關於“大成殿”名稱的由來,特意請教了一下工作人員。據説。大成殿原名為文宣王殿,始建於宋代。“大成殿”之名始於宋崇寧三年,當時的皇帝宋徽宗趙佶御賜名為“大成殿”,“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句,以此讚頌孔子思想空前絕後,完美不缺,集古聖賢之大成,並親書匾額。

至此頓解疑惑,大成者,大成就也。通常指事業、學問、道德,完美無缺。《禮記·學記》中説:“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明方孝孺《崔浩》中説:“若聖賢之大成,則豈如斯而止哉。”《老子》説:“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意均是道德圓滿,功德無量,登峯造極,無以復加。難怪國內幾乎所有的孔廟文廟的核心殿宇均稱“大成殿”,原來是徽宗御賜,眾望所歸,民心所向。

北宋末年以後,大成殿多災多難,屢毀屢建,直到清雍正年間再次重建時皇帝恩准殿頂採用黃色琉璃瓦,與皇宮的規格等同起來。至此,孔廟開始全面享受皇家待遇。

大成殿下有雙層台基,前有高二米的大露台,南有兩層大型浮雕龍陛,四周圍以雙層石欄,石欄下東西南三面共突出24個石雕螭首。雙層石欄設計規整古雅,有複道四通。大露台是祭祀孔子時舞蹈奏樂的地方。這片神聖的露台,古時作為帝王親臨祭孔子時舉行祭祀大典及上演樂舞的地方。自漢高祖到清高宗的綿綿1700多年間,有12位帝王先後19次親臨祭孔,並不斷地對孔子追諡封號,直至達到“大成至聖文宣王”的崇高地位。

大成殿的建築,氣勢雄偉,結構整齊,規模宏大,突兀凌空,金箔貼裹,羣龍競飛,具有明顯的東方建築特色。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裏宋天貺殿並稱為“東方三大殿”。

大成殿古色古香,雕樑畫棟,氣宇軒昂,渾然一體,體現了我國東方古建築的大氣、華貴、莊重、威嚴之美,實屬我國迄今為止難得的歷史文化之瑰寶。大成殿的建築結構佈局非常科學合理,十分注重以人為本的建築設計理念。大成殿旁有一座八斗藻井,八斗藻井飾有金龍和璽彩圖案,雙重飛檐正中豎匾,上刻清朝雍正皇帝御書的字徑高達1?米的“大成殿”三個貼金大字。

如今曲阜孔廟大成殿已見證了我國眾多朝代的興旺與衰敗,也使得儒家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據史書記載,自漢朝時期的漢高祖到清朝的晚期,曾有12位皇帝、19次親臨曲阜孔廟大成殿祭拜孔子,並舉行隆重的“祭孔大典”,以此來昭示世人無論是萬人之上的皇帝,還是一介草民,都要尊孔拜師,倡導儒家治國安邦的思想理念,然而,由於一些歷史原因,使得大成殿內的文物遭到了嚴重破壞,目前大成殿內現存的龕像、匾聯均為照原樣復原而成的,而孔廟大成殿的大多數真跡早已不復存在了。

在大成殿的北面有一個院落,名為寢殿。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是孔廟三大殿閣建築之一。寢殿始建於宋代,現存的寢殿是清雍正年間建的,重檐歇山,黃瓦覆頂,以游龍飛鳳圖案組合而成的木雕神龕內,置有“至聖先師夫人神位”的牌位。孔子夫人複姓亓官,宋國人,孔子19歲時與她結婚,生一子一女,大約在孔子66歲時去世。隨着孔子被後代君王的不斷加封,自唐代開始便設為祠享受國祭,早期的神衾內塑有神像,清雍正年間遭火災,重建時改為神主牌位。

作為孔子夫人,史料中留下的記載少之又少,正因為孔子與儒家受到了後代的重視,就像孔子的後裔們一樣,達到“安富尊榮”一樣而“同天並老”,亓官氏也同樣得到了後人的尊重。作為一位女性,她得到了應該得到的一切,然而,就孔廟而言,把她的專祠設在第八進院落,也有取陰陽和諧之意。

轉到此時開始由東路向迴游覽,首先看到的是神廟。原為祭祀孔子前準備犧牲——豬、牛、羊的地方,現神廟為清初所建。1999年闢為曲阜漢畫像石展館,存放曲阜及周邊地區出土的漢代畫像石刻。因為沒有開放,所以只是在外部一掃而過。

大成殿前方兩側有兩排長廊式的建築,稱為東、西廡,是供奉先賢先哲及儒家學派著名人物的地方。始建於唐代,初為20間,隨着從祀人數的不斷增加,在明代成化年間擴建到100間,其中包括兩頭的角門。現存為清雍正時期的建築。

聖蹟殿是孔廟的最北部的一座建築,是專門為存放《聖蹟圖》而建造的。聖蹟殿造型古雅,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由巡按御史何光主持建造的。他蒐集了有關孔子的畫像和文獻資料,交由吳郡畫工章草補充繪畫並刻成石刻,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完整石刻連環畫——“聖蹟之圖”。聖蹟殿《聖蹟圖》,文圖並茂,共120幅,按照編年體的順序依次編繪,形象地反映了孔子一生的事蹟和思想。此外,殿內還收藏了晉、唐著名畫家顧愷之、吳道子等所繪的孔子畫像石刻等文物。

孔宅故井,相傳是孔子當年的吃水井,被稱作“聖水”。明正德年間在此修欄立碑,清乾隆皇帝祭祀時曾飲此水拜師,西面有乾隆御題“故宅井贊”碑。

魯壁,此壁原為孔子故居的牆壁,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於牆內。漢武帝時魯恭王拆除孔子故居時,發現《論語》、《孝經》等古文竹簡。明代為紀念其保存儒家經典而刻立石碑。

遊覽回到正門大概用了兩個多小時。由於走走停停並不覺得勞累。曲阜孔廟以孔子故居為廟,隨時奉祀。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諡號,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孔廟。四周圍以紅牆,四角配以角樓,是仿北京故宮樣式修建的。與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稱"三孔"。名揚天下。

曲阜孔廟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孤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為國家5A級景區,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羣;與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

即將離開孔廟,還在回味着孔孟之道。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從古至今長盛不衰,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文化的倫理和觀念中,無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的“天人合一”“民貴君輕”“孝道”“大一統”“有教無類”等思想主張依然光芒四射。對儒家思想的發掘和借鑑,對儒家思想中的精華髮展和弘揚,可以更加豐富儒家思想的內涵,這對於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作用。遊覽孔廟,不虛此行。

一看時間還早,孔府就在隔壁,那是“天下第一家”,必須要去看看。歡迎大家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