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那句“來場説走就走的旅行”的諾言,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誰不是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再也找不到當初那股滿腔熱情,真正能夠追隨自己內心,開展一段嶄新人生旅程的,只有少數。
而張昕宇和梁紅,就是這樣的人。這對中國夫婦,賣掉了朋友和家人眼中的“美好生活”,將北京的公司和房子變賣,籌出幾千萬的旅費,用行動踐行自己年輕時的夢想,來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而這趟旅行,長達10年。
同樣是旅行,有的人玩到山窮水盡了回家,有的人省吃儉用也要去窮遊,但張昕宇和梁紅的旅行,卻他們賺了2個億。所以説,人比人,比死人啊…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夢想,但現實是有這樣的心,沒這樣的行動力。學生黨沒錢,社畜沒時間,老了走不動…多少人想着“再等等吧,到時候一定會去”等到頭髮花白,也早已沒了那份出去走走的心。
要説張昕宇和梁紅是誰,還得從驢友圈的一個傳聞講起。
驢友圈中,有這樣一個傳聞:一對在北京做生意的夫婦,為了實現“出去走走”的諾言,將在北京奮鬥多年成立的公司和自己的房產賣掉,就為了籌齊旅費。
中國“最牛旅客”
對大家來説,這對夫妻既不是網紅,也不是明星,但就是這樣兩個普通人的旅行,吸引了無數人點贊。在年輕的時候,張昕宇的綽號是“270”,因為他曾經胖到270斤。
當然,人家能富起來,靠的是雙手。烤羊肉串、開飯館、做環衞工作、承包打掃公廁,各種能想象的到的活兒,他們都幹過,只為活出自己想要的未來。與梁紅相識相遇,再到一起創業,成為北京一家珠寶加盟店的老闆,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兩人都有自己的產業公司,且收益都還不錯,跟一般人一樣,他們也避不了俗地開始了揮金如土的生活。他們回憶,年輕時買房子就跟買白菜一樣,車子也是,最誇張的時候,兩人名下共有50多輛車。
但人就是如此,正當你逐漸習慣了一種生活時,那顆“想出去看看”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兩人慢慢厭倦了這樣枯燥生活。
他們想起年少時周遊世界的願望。夫妻倆人狠話不多,立即行動,辛辛苦苦培育起來的公司,賣掉了。
然後,兩人開始了屬於自己的旅行,越走越遠,越走越久。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 哪一個會先來
曾經的張昕宇和梁紅認為,靠自己的雙手和奮鬥賺來的錢,就應該用來享受生活。如果沒有親眼看見那場災難,他們還會沉浸在金錢的快感中,繼續“年少無知”的瘋狂。
但是,生活給他們上了一課,震撼而深刻。
2008年,汶川發生地震,牽動全中國人的心,也徹底改變了張昕宇和梁紅的人生軌跡。
地震三天後,張昕宇帶領北京希望救援隊趕赴汶川重災一線,負責5000名災民的疾病預防控制及消毒工作。當時正在做外貿的張昕宇,手裏正好有一批救援器材,於是他帶着這些器材直接過去了。
他所到的地方正是漢旺,有大量的工廠、大量的居民樓,也是重災區,救援難度特別大。
學校門口掛着一個牌子,上面寫着:請家長把車停在這裏。地震過後,那塊牌子下全是學生的屍體。小時候腿折都沒哭過的大男人,在汶川眼淚就沒停過。
那場地震,讓張昕宇和梁紅見識到人類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人這一輩子到底該怎麼活?是不是就是這樣無休止地去努力地工作、去賺錢?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所以真的就是珍惜你還活着的時候。”
將旅行拍成《侶行》 感動中國
回到北京後,張昕宇和梁紅用了兩年時間籌備這場旅行。他們知道,這次旅行,不是以前那種揮霍無度、膚淺的旅遊了,而是真正的旅行——去探索世界。他們把旅行的過程拍成紀錄片放在網上,製作成紀錄片,讓千萬中國人一起分享他們的10年。
沿着海陸,他們去了恐怖都城索馬里,人人手中持槍,子彈在兩人的頭上滑過。雙腿被炸爛的孩子卻衝着他們微笑着説“至少我還活着。”
他們去了世界寒極—奧伊米亞康,在零下40多度的户外搭帳篷過宿。
2012年春節,在奧伊米亞康零下71.2攝氏度紀念碑前,張昕宇向梁紅求婚。
去了鬼城切爾諾貝利,那個被核輻射籠罩的城市。
也去了馬魯姆活火山。在最靠近火山口的地方,飄揚起屬於中國的紅旗。離開時,酋長對兩人説,説中文的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兩人還在南極完成婚禮,其他國家的科考站人員以別樣眼光看着他們,説中國人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他們也能開着帆船到南極來。
這樣的體驗瘋狂而獨特,用張昕宇的話來説,“很要命,緊攥人心,讓人上癮”。張昕宇和梁紅沿途所看到的風光,兩人都以紀錄片的形式記錄下來,集成紀錄片系列《侶行》,並在各大視頻網站播放,吸引大批的粉絲。
跟上潮流,他們還開始了直播,帶着千萬觀眾一起冒險。
10年旅遊結束,花的花,掙的掙,兩人開始清算財產,卻意外發現,僅靠着紀錄片和直播他們賺了2億。
面對這樣一筆意外之財,張昕宇和梁紅卻很淡定。他們認為,萬事都逃不過能量守恆的規律,每個人都需要學會平衡自己的舍與得。正如10年前,他們將銀行裏的數字變成了10年的人生之旅,這只是他們將財富以另外的一種方式留存下來罷了。
10年人生之旅結束,他們也將迎來未知的新篇章。但願大家都能像這對夫婦一樣,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的人生,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