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年的笑聲裏看變化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休閒

原標題:新年的笑聲裏看變化

卓扎灘景區冬日遊客熱情不減。景區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户端訊 2月8日,順着乾淨平坦的柏油路進入卓扎灘村,兩道柏樹“列隊”迎接,別具一格的土族院落整齊坐落路旁,淡黃色院牆上繪着土族風格彩虹圖案。老人們安逸地曬着太陽聊天寒暄,和過年正忙碌的鄰里停下腳步打招呼,三五個孩子結伴在巷道里追趕玩耍,農村特有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卓扎灘村現有465户1741人,少數民族人口以土族、藏族為主,約佔全村總人口的15%。

2018年,卓扎灘村作為威遠鎮一個遠郊村、民族村和以農業、養殖業為主要經濟形式的貧困村,緊緊抓住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契機,整治村莊環境,打造卓扎灘原生態景區,順利實現經濟轉型,使得原本貧困落後村落“華麗轉身”,一年後躋身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從那時開始發展個體經營的村民,不僅吃上了“旅遊飯”,還搭上鄉村旅遊的“快車”,朝着致富的方向前進,剛蓮花便是其中之一。

在剛蓮花開的超市裏,她正在為前來辦年貨的村民忙前忙後,貨架上擺滿了飲料、食品、日用品等各類商品。據介紹,這家“佔基平價超市”既能滿足村民日常生活購物需要,方便村民在家門口辦年貨,平日裏還能為景區內各商鋪攤位供貨。

忙完手裏的活兒,剛蓮花掰着手指,給我們算了算2020年家裏的經濟賬:景區入股分紅4000元,她一個人經營超市收入6萬元,丈夫在外打工一年收入5萬元,老人在家飼養的土豬賣了4萬元,滿打滿算加起來,她家去年收入至少有16萬元。

日子越過越富足,生活中的變化也越來越多,剛蓮花笑着分享了一件最近她家發生的趣事。

“以前條件有限時,在商店給我公公買衣服,一聽七八十多元的價格,老人嫌貴馬上要走。前幾天給公公添置過年新衣,老人看上一件打8折賣600多元的衣服,我都還在猶豫,老人卻説‘不貴不貴,就這件了!’現在啊,咱們農村的老人穿衣也上檔次啦!”剛蓮花感慨。

走進村民蔡廷紅家,一輛嶄新的藍色汽油三輪車映入眼簾,白色車身新漆的“脱貧光榮”四字格外醒目,這是前一陣子蔡廷紅家被評為互助縣“脱貧光榮户”的獎勵。

過去,蔡廷紅的父親常年身患多種慢性病,妻子因產後抑鬱罹患精神疾病,一家人多次在互助縣及西寧市多家醫院求醫治療。除了母親魏秀苓,蔡廷紅作為家裏的頂樑柱,奔波於省內各地方開挖掘機營生。按蔡廷紅的話來説,一年收入三萬元左右,在家裏有兩個病人的情況下,是“年年打工年年空”,這個家庭被迫走向“因病致貧”路。

或許是喚起了當時的記憶,坐在客廳裏,蔡廷紅看上去有些不堪回首。好在隨着扶貧政策落地,蔡廷紅一家迎來了轉機。

“2017年我們成為低保户,在領取到一年1190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同時,醫療合作保障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讓父親和媳婦能看病、看得起病。”説到這裏,蔡廷紅舒了一大口氣。

“在互助縣威遠鎮各級黨委政府及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蔡廷紅家在養殖土豬的同時,發展起種植中藥材當歸的產業,幫助蔡廷紅家在2018年順利脱了貧。”一旁鎮政府駐村工作隊的馬存升説。

但此後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市場等原因,種養殖產業給蔡廷紅家帶來的收入並不穩定。這時,隨着卓扎灘景區項目的營收,村集體掏出“錢袋子”,統一繳納了包括蔡廷紅家在內所有村民的水電費、衞生費、養老保險等支出,幫助他們解決了生活上的一部分開銷。針對蔡廷紅家的情況,村裏還僱用其母親魏秀苓作為清潔工,一年收入能拿到6000元,幫助這個家庭進一步鞏固了脱貧成果。

如今,他家成為“脱貧光榮户”,蔡廷紅站在三輪車旁,笑着説:“這下給家裏添了個‘好幫手’,等到開春以後,田裏幹活就能用得上它了。”

“今年過年,也沒準備太多年貨,囤多了還擔心放壞浪費了,平時想吃什麼,現在都能買得到,如今生活好了,其實天天都在過年。”蔡廷紅説。(石成硯 羅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