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村行走,尋訪中國最後的山村,這是專業行走關於秦嶺柞水大溝的第3篇圖文。
麥苗柔弱單薄
水泥路結束後,再往秦嶺柞水大溝裏面走,就全是砂石路了。路面坑坑窪窪,到處是雞蛋饅頭一般大小的石塊。
小時候在貴州老家,一直是穿布鞋走這樣的路,因為鞋底太薄,我的記憶裏走起來特別硌腳。不過,現在的登山鞋質量很好,鞋底很厚,踩上去根本沒有任何感覺。
時代在變化,留下的記憶也不相同。
地裏長着青青的麥苗,還只有筷子那麼高。麥苗柔弱單薄,一點也不粗壯。在這種一半是石頭,一半是泥土的地裏面,麥苗怎麼努力,也沒什麼效果。
秦嶺這座山全是寶藏,但這裏的土地卻很貧瘠。
不過,即便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裏,這塊麥地的主人也沒有放棄,依舊用原木搭建了一個簡易的柵欄,護住了那些柔弱單薄的麥苗。
石牆擋住去路
砂石路坑坑窪窪,能夠行駛農用三輪車或者摩托車,不過卻並不長。大約兩三百米之後,道路的正前方,出現一堵三四米高的石牆,齊齊地擋住了去路。
這堵石牆有六七個台階,每個台階的高度都在半人左右,應該是特意修建的。石牆頂上,孤兀兀地長着一棵樹。石牆底部,有一個水泥砌成的圓口,下面可能是儲水的水窖。
水窖口邊上,停放着一輛摩托車。看來大溝裏面的道路,連摩托車都進去不了,只能步行了。
友人G走在前面,小道上亂石橫陳,就像是剛剛歷經過一次艱苦的行軍。最近這些年,秦嶺山中的這些細路,因為進進出出的人越來越少,正在漸漸枯萎,宛如開敗了的花朵一般。
四周悄無聲息
過了這堵高高的石牆,前面變得開闊,眼前出現一條彎彎曲曲的細路,一根泛白的木電線杆子,以及一間小小的水泥房和一塊小小的藍色牌子。
水泥房孤零零的,真正的前不着村後不着店,但房子的大門卻像是開着的,難道還有人居住,會是一名隱居者麼?
不過,實際情況卻很快證明,這次又是我想多了,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農村飲用水供水房。
藍底白字的牌子上寫着:“飲用水源,依法保護。”這是柞水縣水利局設置的。而先前看到的那個像是開着的大門,其實是因為大門上刷的漆太黑。
水泥房子旁邊,順着管道流入其中的溪水,正從頂部的小口溢出來,伴隨着水流的節奏時大時小。四周靜悄悄的,除了水聲之外,這裏完全沒有別的聲響。
山桃隱隱約約
這個飲水設施的出現,印證了剛才那堵石牆下面,應該是大溝已被遺棄的水利設施。
對於居住在秦嶺山中的山民來説,飲水用水其實並不困難,只需要在河溝上面修建這樣一個的儲水池,就可以直接依靠重力,把清冽的山泉水引到家中去。
時間是2021年3月7日上午10時整,我們離開這個建築物,朝着大溝深處繼續行進。友人G走在前面,友人Y緊隨其後,我則蹲在地上拍下了這張照片。
這條溝雖然名叫大溝,不過卻十分狹窄,站在溝底,只見兩旁的高山陡而直,直插雲霄。山頂最高處,許多長得急的喬木和灌木,已經轉青轉綠,山桃花隱隱約約也綻放了。
春天,很快就會來到大溝!
作者簡介
專業行走,行走秦嶺十餘載,邊走、邊拍、邊寫,自創“行走體”散文,網絡閲讀九千萬,著有散文集《遠村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