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模式正式開啓,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休閒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

冬至標示着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冬至三候

圖片來源於網絡

蚯蚓結:冬至之後天氣還是很冷,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

麋角解:糜的角朝後生,冬至之後,麋退而解角。

水泉動:古人認為,到冬至時節天地之間雖然愈加寒冷,但已有“陽氣”萌動,即所謂“冬至一陽生”。故而深在地下的水泉也已隨着“陽氣”而萌動了。

●冬至你不知道的事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

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古人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着“冬至大如年”的説法。

在古代,年節、寒食和冬至並稱“三大節”,冬至被視作“亞歲”。“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這一天是個吉祥的日子,預示否極泰來,值得慶賀。

相傳,在漢代,冬至的假期有五天之久。據《太平御覽》記載:“冬至始,人主與羣臣左右從樂五日,天下之眾,亦家家從樂五日,以迎日至之禮。”

在古代,民間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冬至節氣在一月中的位置,來預測往後的天氣。

“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意思則是説:冬至這天如果是陰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

>>數九九

圖片來源於網絡

民間把冬至義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後便進入春天。冬至之後數九九在全國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這首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不僅僅是人們多年來對氣候的經驗總結,也是人們在嚴冬時節對春天的一種企盼。

●南北風俗不同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歷史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曾隆重多彩:天子祭天、百姓祭祖,百官朝賀、拜師尊長,闔家團聚、親朋互饋。千百年來的農耕社會里,忙碌了一年的先人們,從這天開始休養將息,並衍生出豐富的節日活動和民俗之樂。

但對於現在的大多數年輕人來説,所有冬至的記憶恐怕就是各色誘人的味道吧。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相傳,這一習俗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其實在古代,北方和南方(主要是浙江地區)都是吃餛飩過冬至的,現今四時可用的餛飩在過去是冬至的“獨家”食品。

冬至餛飩的意義主要在祭祀,其次才是食用。記敍清代北京風俗的《燕京歲時記》提供了一種解釋:餛飩“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所以説,有古人認為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破陰釋陽,支助天地間陽氣生長。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還代表團圓之意。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

>>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這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美好祈願。

閩南一帶當地人會在冬至享用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一來驅寒強身,二來增加節日的和樂氣氛,以討吉祥。

湖南人過冬至,會殺雞宰豬,把肉陰乾,稱為冬至肉。有俗話説“吃過冬至肉,身體賽牛犢”。長沙城鄉居民習慣在冬至前後制臘魚臘肉,將魚肉用鹽醃四五天後掛當風之處晾乾,然後用木屑、穀殼、橘皮、花生殼燻烤,或掛柴灶上燻煙,至其色金紅,叫“冬臘肉”,可貯留至次年夏日不腐。

●八種冬至養生食物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羊肉: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豬肉:相比於羊肉和牛肉,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比較低,而脂肪含量高。豬肉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豬肉性味甘成,滋陰潤燥,可提供血紅素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黑米:黑米不像白米那樣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脱殼之後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這種口感較粗的黑米適合用來煮粥。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泡米用的水要與米同煮,以保存其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做成點心、湯圓、粽子、麪包等。

生薑:冬至的另一道民俗食物是臘味姜飯,生薑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這一植物以肥厚而具辛辣氣味的地下根莖作為入饌的材料,細分來又有白姜、黃姜、黑肉姜、沙姜等不下十種,常見的生薑多半則是辣味適中的黃姜。

梨:冬季水果中的首選,它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梨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滋養腸胃等功能。

堅果:中醫認為堅果多性味偏温熱,其他季節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則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堅果多數能補腎,與冬季的對應臟器“腎”正好呼應。適量食用堅果,稱得上是冬至養生的竅門。

●冬至養生食譜

圖片來源於網絡

花生黃豆燉豬蹄。豬蹄500克,花生50克,黃豆100克,黨蔘30克,當歸20克,生薑3片,陳皮5克,料酒適量。黃豆提前浸泡12小時,花生開水煮上2分鐘瀝乾水分,豬蹄去毛洗淨,剁成小塊,用開水焯燙後撈起。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料酒,然後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沫,轉成小火慢燉約2小時,待豬蹄微爛時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天麻烏雞湯。烏雞750克,天麻30克,川芎20克,茯苓30克,生薑3片,紅棗5枚。烏雞宰殺後去毛去內臟、洗淨,把天麻、川芎、茯苓洗淨後塞入雞腹中,用線縫口。把烏雞放入砂鍋內,加入生薑、紅棗、清水適量,大火燒開後用小火燉約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排骨蘿蔔湯。豬小排(豬肋排)250克,輔料:白蘿蔔100克,調料:鹽5克,味精2克,醋5克,大葱10克,姜5克。將豬小排骨洗淨,剁成段;白蘿蔔去皮,切成塊;葱切段,薑切片備用;將鍋置於旺火上,倒入清水燒開,下入豬排骨塊和醋煮開。撇淨浮沫,加入葱段、薑片燒開後,加入白蘿蔔塊,倒入沙鍋內,蓋上鍋蓋,改用小火煮2個小時;至豬小排骨肉熟爛離骨,揀去葱段、薑片不用,放入精鹽、味精調好口味即可。

山藥羊肉湯。羊肉500克,淮山50克,葱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0克,精鹽3克,味精適量。將羊肉剔去筋膜,洗淨,略劃幾刀,再入沸水焯去血水。將葱、姜洗淨,葱切成段,姜拍破。淮山用清水浸透後,切成2釐米厚的片,把羊肉、淮山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沸。燒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葱白、生薑、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晾涼。將羊肉切成片,裝入碗內,再將原湯除去葱、姜,加精鹽、味精,攪勻,連淮山一起倒入羊肉碗內即成。

(河北新聞網、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