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夜間經濟深層次需求顯現 孕育消費新潛力
新華社南京9月8日電(記者孫寅)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上海黃浦區外灘風景區、無錫拈花灣小鎮、常州環球恐龍城……當前,我國一大批夜間商圈逐漸成為消費新時尚,為釋放本地消費潛力再添動力。
2021年以來,文化和旅遊部分兩批建設了共計243個消費市場活躍、業態集聚度高、文化內涵豐富的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指出,消費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
在政策積極引導之下,多地政府明確提出加快打造夜經濟城市品牌,從供給端和需求側齊發力,激發夜間消費潛力。今年,浙江省提出建設4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江蘇啓動“水韻江蘇·有你會更美”文旅消費推廣第三季;湖北省武漢市提出舉辦夜間光影秀、美食節、啤酒節等夜間文旅活動;北京市發佈第三版夜經濟發展措施……
圖為常州環球恐龍城夜景
“2019年後,國內夜間文化和旅遊需求從‘不斷釋放到整體收縮’,又經歷了從‘階梯式回暖’到疫情與旅遊客流形成明顯的‘蹺蹺板效應’。”中國旅遊研究院夜間旅遊課題研究與項目負責人趙一靜説,以文化消費和旅遊休閒為主要內容的夜間經濟,已經進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體系,成為文化和旅遊系統重點部署。
美團數據顯示,夜間文旅體驗已經佔據了旅遊消費的半壁江山,北京、上海等國內排名前十的旅遊熱門城市,在18時至次日6時時間段內的消費金額佔比大多在45%-55%之間。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夜間餐飲和夜間交通等傳統夜間消費雖仍高位運行,但休閒文娛和演出演藝等發展型消費也日益凸顯,本地夜生活成為重要旅遊吸引物。
在江蘇省常州市,“龍城夜未央”的夜經濟品牌逐步打出知名度。常州市尤其重視結合本地特色的餐飲、文化、商業等,重點培育古運河兩岸、青果巷、南大街、江南環球港、迪諾水鎮等夜間經濟集聚區,推出一批老字號特色主題餐飲,並積極策劃一批名人故居夜間小型沉浸式實景演出,激活夜間名人故居消費。
同時,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升級開始顯現。雖然以休閒放鬆為代表的淺層次需求仍是大眾最主要的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訴求,但對文化藝術的嚮往、情感訴求和自我實現等深層次需求已經凸顯,夜間文化和旅遊供需匹配仍有較大空間。
“就供給側而言,夜間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的丰度、廣度、深度仍需提升,夜間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多的文化嵌入、創新載體和業態集聚。”趙一靜説。
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邱子億認為,發展夜間文旅消費,可從場景打造、獲客引流、運營服務等方面着力,但要注重顏值和內涵、差異化IP、精準投放。
事實上,國內一些地方和組織已經做出了一些探索。例如,中國煤礦文工團以演出為紐帶,通過藝術表演與地方旅遊的高度捆綁助推夜經濟;廣州正佳廣場融合餐飲、零售、文旅等多元豐富業態,緊抓夜間消費的黃金時段和關鍵環節,通過創意的品牌推廣、夜經濟活動,拉動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
中國旅遊協會文旅投資分會副秘書長周海濤認為,在政府主管部門、旅遊行業、互聯網平台的多方努力下,我國旅遊消費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將顯現出強大的社會經濟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