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秋色紅韻醉風情——探訪醉色樂陵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休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通訊員 李鳳辰

如果用一個色彩來定義樂陵,似乎紅色再恰當不過了。九月的樂陵,紅彤彤的金絲小棗掛滿了枝頭,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棗林書院傳承着紅色故事、紅色文化,給市民和遊客一份自然與人文共融的饕餮盛宴。

萬畝棗林遊人如織,千户房屋美麗整潔,乾淨的鄉道串起棗林與農房,一幅幅多彩的畫卷“掛”在民居潔白的牆面上,村內產業、文化、旅遊等功能聚集,呈現出“棗鄉人家日子紅”的嶄新景象。

大紅棗兒掛滿枝頭

枝頭上的棗兒紅透了,樂陵的熱鬧也來了。9月11日正值週末,市民王倩一大早便約着朋友來到萬畝棗林。走進棗林,密密麻麻的樹枝上長滿了橙紅、硃紅、玫瑰紅的棗兒,沉甸甸的果實把樹枝壓得彎彎的,青翠欲滴的樹葉與紅得發紫的棗兒相得益彰,甚是好看。

“看着棗兒那圓圓的、紅彤彤的臉蛋,沒有一絲褶皺,發着油亮油亮的光,讓人垂涎三尺,便忍不住摘一顆高顏值的鮮棗丟進嘴裏,嚼一下清脆、細甜的果肉瞬間讓口齒生香,停不了口。”樂陵市市民王曉琴正提着袋子迫不及待地摘着樹上的“紅瑪瑙”。

樹枝高處的棗兒,棗農們正拿着打棗杆子,一下,再一下地敲打着棗枝。在這剛中帶柔的節奏裏,棗兒就像下冰雹一樣,“噼裏啪啦”,從枝頭蹦落一地……樹下,滿地的棗兒,給厚實的土地披上了一件“紅衣裳”。

棗熟時節,除了當地市民遊棗林摘鮮棗,各地的遊客也慕名前來。“一棵棗樹誘人,一片棗林更誘人,站在樹下,翹首棗林,嘴裏嚼着香甜的棗兒,在沉醉中盡享那份濃濃的紅色醉意,真是令人嚮往的生活。”來自河南的遊客郭軍龍説。

“現在的棗吃的是‘脆’,晾乾後吃的是‘香’。棗兒晾乾,撕開果肉,能扯出金絲兒,嚐起來很香甜。咱們的金絲小棗還能當藥材入藥。”樂陵市朱集鎮副鎮長李寧介紹説。

樂陵金絲小棗是德州三大特產之一。皮薄肉厚、甘甜爽口,是一種高級的滋補營養品,並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張仲景在《傷寒論》113例經方中,就有63例用了棗。有關專家認為,樂陵金絲小棗可滋補身體和輔助治療脾胃虛弱、肺虛咳嗽、貧血等病症的功能。

紅心永恆冀魯邊

步入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紀念雕塑”“37毫米高射炮”“運-5型飛機”“人民英雄紀念碑”“革命烈士名錄”……這些雕像、機炮和紀念碑,默默地訴説着這裏曾發生的故事;睹之,仿若置身於一個歷史的紅色時空,讓人觸景生情,油生敬意。

踏入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展廳門檻,映入眼簾的浮雕牆和“忠誠”二字格外引人注目。“正對大家的這面浮雕牆展示的是冀魯邊區各個時期的重大歷史人物和事件,這些人物和事件集中體現了冀魯邊區軍民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無比忠誠,這個忠誠是經過戰火考驗的忠誠,也是用烈士鮮血礪煉的忠誠……”冀魯邊區革命教育基地管理中心講解員馬曉琪正在給參觀的遊客講解。

從統一戰線、對日作戰,到艱苦奮鬥、發展壯大……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內的每一部分都引導着廣大市民和遊客從紅色歷史記憶中重温黨的光輝歷程、回顧黨的崢嶸歲月,引領廣大黨員幹部始終對黨忠誠,聽黨話、跟黨走。

棗林裏除了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還有棗林書院。從空中俯瞰,棗林書院與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一北一南遙相呼應。作為冀魯邊紅色教育配套設施,棗林書院主要用於黨員幹部培訓、紅色文化教育以及民俗文化等,是樂陵市紅色文化旅遊教育基地。“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自開館以來,已承接中央國家部委、省內外黨政企事業單位及各類培訓機構學員近60萬人次,參觀瞻仰者170萬人次,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馬曉琪介紹説。

“冀魯邊區”英雄事蹟在人們心裏餘韻悠長,棗林書院的讀書聲也深入人心。以紅為魂,為文化旅遊植入“紅色內核”將成為樂陵市發展的特色名片。

棗鄉人家日子紅

初秋的清晨,在朱集鎮前周村,白牆黛瓦,紅花綠樹,房前屋後、村居道路乾淨整潔,車輛在平整的水泥路面駛過,沒有塵土。

村文化廣場前的板凳上坐着幾位老人在聊着家常,時不時傳來歡笑聲。“過去地裏的棗熟了,需要自己找市場銷售,一畝地收入1700元;現在有了合作社,統一銷售,一畝地可收入2600元。農忙時到合作社打零工,一天60-100元,農閒時嘮嘮家常、下下棋、跳跳廣場舞,省心省力還能增加收入,日子過得那叫有滋有味!”朱集鎮前周村支部書記周之軍介紹説。

“朱集鎮紅棗聯合社採用‘合作社+’模式,‘合作社+專業化、規模化管護’基本破解了一家一户管不了、管不好、不想管的問題,‘合作社+訂單式、電商式銷售’解決了紅棗銷售難、收益少的問題。”朱集鎮副鎮長李寧介紹説。

除此之外,還結合棗林得天獨厚的優勢,打造民宿、採摘、產品展銷等功能於一體的紅色旅遊。“每年國慶節期間,採摘鮮棗成為許多遊客的打卡內容。如今,紅色旅遊已成為朱集鎮的支柱產業之一。”李寧説。

“除了物質生活的變化外,大家的精神面貌得到很大提升。過去日子苦,大家或是奔波在外,或是在家操勞。現在棗樹交給合作社統一管理,明顯感覺大家精氣神兒足了,也有時間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了。”朱集鎮前周村村民王榮剛説。

王榮剛所説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如蒲公英一般遍佈在樂陵的大街小巷,在城市主次幹道、遊園廣場、社區學校等地,處處可見一羣“紅馬甲”忙碌的身影:文明勸導、走訪慰問獨居老人、為環衞工人送去夏日清涼、開展留守兒童暑期才藝培訓……

“穿上‘紅馬甲’,我們為城市更美好代言。”這是樂陵15000名志願者用實際行動吐露的心聲。一批批的“紅馬甲”,染紅了民心,創造出了一羣“紅馬甲”温暖“一座城”的“紅色風景”。

樂陵把這些動人的元素編織在一起,串珠成鏈,為世人呈現出一個“醉色小城”的樣貌。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