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單親爸爸和4歲女兒的詩與遠方-新華網

  原標題:71天,4000多公里,從東莞騎行到拉薩

  “90後”單親爸爸和4歲女兒的詩與遠方

“90後”單親爸爸和4歲女兒的詩與遠方-新華網
  阿鈄和女兒兜兜在騎行路上合影。 受訪者供圖

  東莞“90後”單親爸爸阿鈄和他4歲的女兒兜兜,完成了一件在別人看來很“瘋狂”的事情——騎行71天,跨越4000多公里,從東莞一路玩到拉薩。

  最近幾天,父女倆的故事被人民日報、央視等媒體關注後,迅速登上抖音熱搜榜首位。

  這一路上,有幫助,有祝福,有稱讚,也受到很多的質疑。但是,阿鈄想用這趟奇妙之旅告訴女兒:“最美的風景,是堅持不懈的自己!”

  千里走單騎

  1994年出生的阿鈄,曾是一個運動特長生。他有良好的體能基礎和户外旅遊經驗。20歲時,他曾騎行去過一次西藏。“每一個去過西藏的人,心裏都會有一個夙願,就像歌裏唱的一樣,‘我期待,有一天我會回來’。”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感悟很多。平時要工作、上學,為生活忙忙碌碌地打轉。現在兜兜不用上學,店裏也沒有幾個客人,一天下來不是發呆,就是在玩手機。與其這樣渾渾噩噩,不如重拾夢想,帶着女兒騎行去拉薩!”阿鈄説。

  這不是一次説走就走的旅行。阿鈄籌備了半個多月,購買了兒童拖車,準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制定了騎行路線和食宿規劃,備足了藥品。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進藏的騎行路線已經很成熟,一路上都能找到食宿的地方。我們是去旅行,而不是去苦修,是去看世界,沒有必要把自己弄得苦哈哈的。”阿鈄沒有帶任何露營設備,簡簡單單出發,每天帶着女兒玩好、吃好、住好。

  快三歲時,兜兜就開始跟着爸爸生活。有爸爸陪着,就是她最大的滿足。對小孩子來説,騎行的路上並不是處處皆風景。考慮到兜兜的耐性,阿鈄每天都會給她準備很多水果、牛奶、小餅乾等零食,也會在路途中補充有意思的玩具。

  “她會和我聊天,一路上有説不完的話,有時候也會坐到自行車上來。有時候騎着騎着,會忽然發覺她怎麼不説話了,原來她在拖車裏畫畫或玩橡皮泥呢。我問她‘不無聊嗎’,她説‘不無聊啊,我有爸爸陪着’。”阿鈄説。

  每天到了住宿的地方,阿鈄都會剪好當天拍攝的作品,發到自己的抖音號上。出發的時候,他的抖音號只有幾百個粉絲,但現在已經收穫了近200萬粉絲。

  “剛進藏那兩天信號不好沒發,結果很多熱心的抖音網友紛紛留言,問我們是不是遇到什麼危險,提醒要注意安全。”阿鈄説。

  推開世界的門

  從東莞出發,路過佛山、廣州、肇慶,穿過廣西、雲南,抵達西藏,4000多公里的路,沿途盡是4歲的兜兜未曾見過的新奇風景。

  “兜兜在東莞長大,一路上看到很多沒見過的東西,她特別興奮。”阿鈄説,路上微風吹過的金色麥浪、夜空中滿天的繁星,都會讓兜兜發出驚歎。

  騎行到洱海的時候,父女倆租了一個電瓶車,夜晚繞着洱海環遊。都市少見的星空,在這裏給了兜兜撲面而來的驚喜。“哇!爸爸!好多星星呀!”

  坐在電瓶車上,兜兜開心地唱起了歌:“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被女兒的情緒感染,阿鈄和她一起在洱海邊大聲地唱起了兒歌。“不知道會不會被別人看成有問題,不過,真的很開心。”阿鈄説。

  當然,一路並非每天都是陽光明媚,有時候行程沒有把握好,到晚上九點或者十點才抵達落腳的地方,兜兜也會因此而鬧小情緒。

  他們也曾遇到艱難的旅途。到雲南拉山的時候,天氣很冷,又下起了雨,阿鈄全身濕透,加上道路很陡,只能推着200斤重的車往上走,還要提防落石。終於走到了一個小村莊,結果發現網上説的旅店並沒有開門。“那時我有點懊悔,覺得是自討苦吃。”還好,後來有位藏民發現了他們,父女倆在藏民家睡了一個晚上。

  一路肆意灑脱的旅行,也為阿鈄帶來了不少質疑的聲音。兜兜才4歲,是否適合去西藏?作為一個年輕的爸爸,阿鈄能不能照顧好女兒?即便是親友,也不免有這些擔憂。

  面對這些質疑,阿鈄不以為意。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隨性旅行,他認為自己從容而有把握。

  除了沿路的風景,他們一路上也認識了很多騎友。有些人看過阿鈄發的抖音,驚喜地跟他們打招呼,有些人不認識他們,卻也熱情地加油打氣。

  很多人看到兜兜可愛的小臉,總會忍不住給她分享一些零食,把小姑娘樂得不行。“有次一位大哥看到我們,直接去後備廂拎了一箱牛奶打算給兜兜。”阿鈄説,那些善意的禮物堆滿了小拖車,兜兜差點沒地方放腳。

  當然,這一“壯舉”也會有網友懷疑:女兒皮膚那麼白,是不是有行程造假?背後是否有團隊策劃的推手?5月30日,阿鈄專門發了一條抖音回應:“如果有人拍到我有團隊或者住房車之類的照片,我就給10萬元。”自那以後,很多自駕去拉薩的人偶遇這對父女,都會拍一段抖音為他們正名。

  發了一路的抖音,阿鈄最喜歡的是父女倆在雪山之中穿行的背影。在遼闊的天地之間,只能看到湛藍的天空、連綿的雪山、腳下的路和一大一小兩個前行的身影。

  “等她長大了,想再開車帶她走這條路,拿視頻給她看我們如何翻上這一座座雪山,教會她堅持。”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

  帶着女兒騎行去西藏,同樣的風景、同樣的路途、同樣的單車,可阿鈄的心態不一樣了。“20歲的時候,追求的是速度,和其他騎友比誰厲害。但現在很單純,享受和女兒一起在路上的感覺。”

  阿鈄認為,旅行不是簡單地飛過去,到景點打個卡,它的意義在於過程中的經歷和尋找。

  無人機是阿鈄臨出發前才買的,他匆匆學會了一個功能——鎖定跟拍。在阿鈄分享的視頻中,除了美景之外,更多是他帶着女兒不停向前騎行的航拍鏡頭。變換的道路兩旁閃過不同的景色,不變的是他一步一步蹬車的身影。

  “其實,路上最美的風景,就是我們堅持不懈的背影啊。”阿鈄説。

  阿鈄大學沒有上完,就輟學創業了。“年輕,有衝勁,就想自己試一下。走了很多彎路,交了很多學費,所以在女兒的教育上,我會更開放一些。”

  “自然是最好的老師,陪伴是最有效的教育。”作為“90後”家長,阿鈄堅持言傳身教。他決定帶着兜兜去騎行,是因為這很像人生,“有時候覺得很難的事情,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只要不停地往前走,就能做到。”

  意外成為抖音網紅之後,阿鈄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了長長的一段話:“雖然今年的行程已經結束,但我們一直在人生的路上,一直往前走,尋找着自己的意義。今年也只是我和女兒探索世界的一次出發而已……小小的她對這個世界有太多好奇,我想帶着她去探索這個世界,讓她知道這個世界的模樣,做她的引路人,讓她去尋找自己的人生。”

  從西藏回來後,阿鈄發現,兜兜除了變黑之外,騎行路上“堅持”的精神慢慢融入了她的生活之中。去超市買東西,兜兜會主動幫忙提兩袋紙巾回家。雖然有點重,但她沒有像過去一樣賴給爸爸,而是提一會兒,往地上放一下,最後提回了家。

  “她高興地對我説,爸爸,你看,堅持再堅持,就成功了。”阿鈄説。 (記者黃浩苑、鄧瑞璇)

  新聞鏈接:

  教育沒有“標準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62 字。

轉載請註明: “90後”單親爸爸和4歲女兒的詩與遠方-新華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