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看到日環食,其實只看到雲!十年一遇的金邊日環食,你觀賞到了嗎?
衡陽的攝影愛好者李根在架設天文望遠鏡和相機。組圖/受訪者提供
6月21日,拉薩上空一架飛機飛過發生日食的太陽。組圖/新華社
6月21日,福建廈門,月球漸漸遮擋住太陽光線,並由於剛好運行至離地球相對較遠的點,沒有完全遮住太陽,形成“金邊”。
“樓下小孩説:爸爸,看月亮”“當到天台看日環食被烏雲遮擋後……”“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來了來了,送給大家一個高清的日環食照片”……6月21日下午開始,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日環食的照片刷屏。
這場號稱“超級日環食”的天文奇觀,吸引了全國不少地區的市民觀賞、拍照、發朋友圈,廣大長沙市民也不例外。那麼,這場天文奇觀,你觀賞到了嗎?
長沙市民“基本只看見雲”
從下午2點開始,湖南師範大學一名劉姓老師就開始和上小學的孩子優優共同觀賞日環食。“優優對天文很感興趣,還端了盆水出來,説看倒影不會傷眼睛,還提醒我不要直接看太陽。”
但令母子二人稍顯失望的是,一直到下午4點20分,兩人都沒看到“金邊日環食”的景象,“我一度以為日環食已經結束了。”隨後,劉女士發了一條朋友圈:“假裝看到了(日環食),其實只看到雲……”
劉女士拍於下午3點57分的照片顯示,整個天空天色稍暗,太陽被雲層蓋住,只發出微弱的金光。“只看到一大片雲,同時有很多鳥在天上飛。”劉女士開玩笑説,可能是“天有異象”。
同樣,下午2點30分,長沙市雨花區德思勤城市廣場,不少在此購物、遊玩的市民紛紛來到商場外的空地,等待這場天文奇觀。由於剛好碰上父親節,又是週末,不少年輕男性推着嬰兒車,打算與孩子一同觀賞,享受初為人父的喜悦。
市民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小孩今年1歲半,我們從商場裏出來時,天就有些暗了。小傢伙指着天空對我説‘爸爸,天黑了’。”説起第一次和孩子觀看日環食的經歷,李先生説,挺難忘的,有點遺憾的是隻看見雲。隨後,李先生又為孩子簡單科普了一下日環食。“不管他能不能聽懂,興趣從小就要培養的嘛。”
有攝影愛好者拍到了日環食照片
相較於長沙的市民,衡陽的市民朋友就幸運多了。李根是一名攝影愛好者,老家在衡陽,也從事着和攝影有關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説,寧願不吃,也要玩攝影。“對攝影我是不計成本的,有次為了拍網紅橋,還專門開車去了桂林。”
這次日環食,李根也是早早做好了準備。“我看了一下時刻表,衡陽差不多是下午2點28分開始(日全食),我提早半小時找好了空地。”李根説,他也提早架設起了專業的裝備,包括一台口徑127毫米、焦距1500毫米的定焦天文望遠鏡和一個100—400毫米的長焦鏡頭,以及2倍的接圈。“弄了這麼多專業設備,無非是想拍出令我滿意的日環食照片。”
一整個下午,李根都待在空地,不停地更換、增加、卸載相機濾鏡。“因為下午的天氣時陰時晴,需要不停地更換濾鏡,比較耽誤拍攝。”李根説,為了保護相機的感光原件,天晴時,光線很強,需要加多層濾鏡,天氣轉陰時又要馬上把濾鏡卸下來。
好在最後的成品讓李根覺得比較滿意。在李根發過來的照片上,記者看到,平常的圓形太陽被遮住了大半部分,變成了彎月形與圓環形,圓環形的太陽好似一枚金光閃閃的戒指。“我們這裏的天氣還不能算是最好的,廈門和其他一些地方天氣更好,當地的朋友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線上雲觀賞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既然所在之處無法親眼見證奇觀,對於不少長沙市民來説,線上雲觀賞日環食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前段時間,雲旅遊比較火熱,我和孩子他爸‘雲遊’了西湖。”長沙市民蔡女士説,這次自己也學到一招,就是在朋友圈裏看別人發的日環食照片過過眼癮,“一整個下午,朋友圈裏全是日環食的照片,各種各樣的,像看直播一樣,讓人非常滿足!”蔡女士足不出户,就看了一場日環食的直播。
只看見雲的劉女士,在與孩子優優抱憾而歸後,也在朋友圈裏重温了“日環食直播秀”。“有位瀏陽的朋友拍到了日環食的視頻,還發了朋友圈,太神奇了!”教授傳播學的劉女士深諳互聯網傳播為市民帶來的好處,她説,“有了互聯網,每一個人都能在同一時間觀賞到最有趣的新鮮事。”
記者也在朋友圈中發現,除了不少抱怨“只看到雲”的市民外,不少人也通過轉載互聯網上的日環食照片以及視頻,線上觀賞了這一天文奇觀。
此次金邊日環食是本世紀以來食分最大的日環食
為什麼會出現日環食?湖南省天文協會常務理事曾躍鵬告訴記者,當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三者連成一條直線時,月球會遮擋住太陽光線,於是,就出現了日食。由於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為一個橢圓,此次月球剛好運行至離地球相對較遠的點,沒有完全遮住太陽,因此就形成了日環食。
曾躍鵬説,此次金邊日環食是本世紀以來食分最大的日環食。在天文學術語中,食分被用來表示日﹑月被食的程度,以太陽或月亮的直徑為單位來計算。一般來説,日全食的食分大於等於1.0,日偏食、日環食的食分小於1,0,據測算,此次日環食的最大食分超過了0.99,是本世紀以來食分最大的日環食。而此次日環食,還遇上了夏至日與父親節,就更顯得珍貴,“300年才會有一次。”曾躍鵬説。
瀟湘晨報記者滿延坤 攝影記者吳琳紅 長沙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