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畫家庫爾貝個性乖張的“自畫控”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休閒

居斯塔夫·庫爾貝。
西洋美術史上,至少有3個人被公認為是''熱情似火''、個性乖張的人。他們是:意大利的卡拉瓦喬、西班牙的戈雅、法國的庫爾貝。他們很有點像中國武俠小説裏,性情耿介、幾句話沒對勁兒就要拔刀動武的人。
在世界美術畫廊上,法國畫壇閃現出極為奪目的光芒,躋身一流的大師比比皆是。這裏要講的居斯塔夫·庫爾貝(1819-1877),就是其中一名現實主義油畫大師,或者説,他是那個年代的''硬漢''。
庫爾貝的名氣,似乎不及他的一些同胞顯赫,如同時代的安格爾、米勒、德拉克羅瓦,以及他身後的馬奈、塞尚、畢加索等。
然而,庫爾貝是西方繪畫史鏈條上無法取代的一環,是一位承前啓後的領軍人物。有評論家説:''沒有庫爾貝,就沒有馬奈;沒有馬奈,就沒有印象主義;沒有印象主義,就沒有象徵主義。''
庫爾貝行事我行我素,畫風大膽犀利,選材特立獨行,無論是在當世還是後世,都讓人有些瞠目結舌。
A硬漢''自畫控''
19世紀的法國畫家中,安格爾、德拉克羅瓦和庫爾貝,被認為是3個重量級大師,其中庫爾貝又是最具個性的。
這就像我們提到金庸、梁羽生和古龍,撇開武俠小説藝術成就不談,其中最愛酗酒、説話犀利、行為狂放的古龍,是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一位。
''自幼天賦聰穎、相貌出眾,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熱情奔放、慷慨大方。從中學時代起,他就成為同齡朋友們心悦誠服的領袖。''很多關於庫爾貝的傳記,都賦予了他這樣的形象標籤。
這位生於1819年6月10日的畫家,是個典型的雙子男。他性格傲嬌自戀,經常不在乎別人的感受。這從他的自畫像中,就可以看出。
歐洲藝術史上許多名家都畫過自己,這大多因他們在某一時刻手頭拮据,沒有閒錢去請模特作畫,故只能對着家裏的鏡子,按自己的模樣畫畫。倫勃朗、梵高、高更、畢莎羅、達利等人,都這樣幹過。
但庫爾貝的自畫像,主要表達一種''較勁'',跟他那個時代較勁。
庫爾貝1840年畫了一幅《揚起手臂的自畫像》,像極了今天的自拍族:右手高舉(只差拿個手機),眼光順着手臂向上看,表情微笑,似乎在説:看,咱庫哥是個酷哥吧?
那時庫爾貝剛剛20歲出頭,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副壯志凌雲、捨我其誰的氣魄。
庫爾貝最著名的一幅自畫像是《絕望的男人》:畫中,他雙眼圓瞪,好像很驚恐的樣子,兩隻青筋暴凸的手撓着濃密的頭髮。
但這不是真正的恐懼,而是高度的自信和亢奮。這幅畫如果放在今天,或許是庫哥剛剛起牀,喝了杯牛奶,摸出手機自拍一張,下面戳一排字:''哇,掉頭髮啦!不帥了,咋辦?''再在朋友圈發出來,然後等着朋友點贊。
庫爾貝喜歡拿他自己當模特,表現他想要表現的東西。
1854年《庫爾貝先生,您好》,畫的是庫爾貝揹着畫具徒步走到鄉村,他的朋友兼僱主尊敬地向他打招呼。
這幅畫,在巴黎學院派看來,顯得十分幼稚,認為他的佈局根本沒有優美的姿態,沒有流暢的線條,也沒有動人的色彩。
在''體面的''藝術家及其捧場者的眼光中,一個畫家把自己畫成不穿外衣的流浪漢模樣,成何體統?
這很有點像成都春熙路的一些嬌俏女生,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來,高舉手機咔地來個自拍,再衝身邊的男友笑笑。因為青春無敵、美麗自信嘛。
這種愛玩自拍的''萌態'',早在200年前庫爾貝就玩過,只不過他用的不是手機,而是畫筆。
還有一幅《庫爾貝和黑狗》自畫像,也很''不成體統'':頭戴圓帽的畫家45°側臉上揚,傲嬌氣息撲面而來,讓很多人看了不舒服。
還有一幅素描自畫像上,他嘴銜煙斗,眼睛斜視,似乎在公開表示對學院派大師的不屑。
庫爾貝跟學院派當然不是同路人,他學美術基本上是走的野路子,沒有接受過完整的藝術教育,而是憑天賦和對繪畫的熱愛自學成才。
他的父母最初送他讀的是法學院,希望他將來在鄉間開個律師事務所。但他完全提不起興趣,沒過兩天就輟學回家了。
家人看他志在繪畫,也不好硬着阻攔。以後,庫爾貝便像只自由的小鳥,振翼高飛,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摔下來。
B同情勞動者
1849年,33歲的庫爾貝跑到荷蘭旅行,圍觀了他仰慕的荷蘭大師倫勃朗的作品,而後回到故鄉。
他拋棄之前的浪漫主義的創作模式,畫了一幅巨型油畫,即《奧爾南的葬禮》。
這幅畫,惹出不少爭議。
《奧爾南的葬禮》玩得更嗨,是一幅3米多高、6米多長的鉅作,裏面呈現了27個人物,都是跟現實生活裏能一一對照的鄉間坊裏之人。
次年,他把這幅畫帶到巴黎參加年度畫展。沒想到,評論板磚像塌方一樣砸下來。
你想,在1850年那個年代,正是學院派大行其道呼風喚雨的時候,學院大師們眼裏的巨型畫主題,應該是神話人物、英雄傳奇、宗教聖主,哪容得下把一羣哭喪着臉的鄉下人和葬禮活動當做藝術主題?這不是公開跟學院派較勁嗎?還想不想在巴黎混了?
但大鬍子庫爾貝不管這些。
他的另一幅《石工》,就像是故意要刺激學院派似的。
庫爾貝後來自述《石工》的創作起因是:一天,他路過某築路工地,正在用原始工具敲打岩石的工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邀請工人們第二天到他畫室來充當模特兒。此前,雖然曾有少數畫家描繪過農民、洗衣婦甚至乞丐,但從未有人將工人的形象畫得如此高大上。
《石工》裏,庫爾貝以真人大小畫出一老一少,他們其實是代表着勞工一生的兩端。
那個只有十三四歲的童工衣衫襤褸,上衣後背破得露肉,褲子勉強用一根帶子提起。他吃力地抬起滿滿一筐石子。
那位老者的上衣、帽子、鞋子也已經磨舊,正用瘦骨嶙峋的雙手熟練而準確地揮動鐵鎬,但顯然已沒有年輕時的力氣。
''庫爾貝先生作畫,與擦皮鞋的人有一比。''有評論家揶揄道。他們認為,《石工》毫無美感可言。
但庫爾貝創作這幅作品的着眼點,就是社會現實的層面,並非美學意義。
從技術角度看,他一反傳統畫家們津津樂道於女神胴體的白皙或貴婦華服的光澤,好像在明確告訴觀眾:別指望在我這裏找到什麼詩情畫意,我只有畫殘酷的現實。
《石工》因大膽反映農民生活和勞動場景的畫面,在當時引起強烈反映,也贏得一批青年畫家的擁戴。
後來,拿破崙三世為拉攏庫爾貝,而授予他榮譽勳章。可庫爾貝拋出他擲地有聲的回答:''我死後,人們應該這樣評價我:那個人從未參加過任何學派、任何教會、任何學會、任何學院,尤其除自由制度外,他從未從屬於任何其他制度。''
庫爾貝決意把世界畫成他眼睛看見的樣子。誰也拗不過他。
庫爾貝還畫過許多勞動婦女的形象,以《篩麥婦》最有名。
那幅畫的焦點是穿紅衣跪着篩麥的年輕婦女,幾乎佔據整個中心。她的頭向前微俯着,裸露出潔淨修長的頸項,緊身衣裹着的背影豐滿而健壯,手臂圓潤而結實。
這個有着一身肌肉疙瘩,容易跟人揮拳頭的大個子畫家,顯然具有''低落到塵埃''裏的平民意識。這和他後來參加巴黎公社,號召市民反對貧富差距、追求平等自由,在思想上是一脈相承的。
1855年,巴黎舉辦官方繪畫展覽,評審委員會拒絕接受庫爾貝的一幅畫,他們習慣欣賞類似於安格爾那種中規中矩的新古典畫風。
那些主流畫家決定,在展館的附近另租一間房子展出庫爾貝的作品,並題名為''現實主義展覽館''。
也是在那個時候,''批判現實主義''這一説法,發端於桀驁不馴的庫爾貝。
C不走尋常路
中外美術史上,無論是作為技能訓練,還是作為作品呈現,人體模特畫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幾乎所有的西洋油畫大師都畫過人體模特,波提切利、提香、拉斐爾、魯本斯、達利、安迪·沃霍爾等,還有中國的徐悲鴻、劉開渠以及''中國寫實畫派''陳逸飛、楊飛雲、何多苓等,他們都有拿得出手的人體模特精品,呈現出青春無敵的生命美感。
但美術史上,從來沒有哪個畫家把人體肖像畫得那麼''重口味'',即使弘揚肉慾主義的巴洛克聖手魯本斯,也沒這麼幹過。
庫爾貝就敢。這個天生喜好體積龐大和氣派莊嚴的大鬍子,筆下的女人體既厚重又露骨,引起滔滔爭議。
''像新西蘭吃人肉的怪物'',法國著名作家梅里美在評價庫爾貝的《世界的起源》時奚落道。
梅里美最負盛名的女性形象卡爾曼和高龍巴,都是世界文壇出名的女漢子,但比起庫爾貝的人體畫,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世界的起源》大膽構圖,不要説不可能被宗教不容,即使是尋常百姓也羞於啓齒——儘管他們很想在畫前多停留一會,但礙於禮儀,不敢多看。
庫爾貝解釋説,起名為《世界的起源》,並不着意於畫一具女體,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
這幅畫一出來就引起軒然大波,但很快被土耳其的一個外交官收購了。
這個外交官是東方某國的一個王子,一直住在巴黎,富得流油,嗜好賭博,在社會上隔三差五鬧出點八卦新聞。這樣的紈絝子弟,喜歡收藏庫爾貝的畫,真是對了路。
《世界的起源》直到130年後才流到世間,以後不斷在國際上轉手,二戰中甚至落到納粹德國的手中。屢經轉手後,直到奧賽博物館成立,《世界的起源》才結束了它神秘而傳奇的輾轉過程。
法國作家路德維克·哈利維在《甘貝塔的三頓晚餐》一書中,回憶了他在庫爾貝家中看到《世界的起源》時的情形,當時庫爾貝也在場。
根據哈利維的描述,面對眾人對作品的溢美之詞,庫爾貝答道:''你們覺得這個美……你們是對的,它就是很美。你看,提香、委羅內塞、拉斐爾,包括我自己,誰都沒有畫出過這麼美的東西。''
庫爾貝的《泉》也很另類:畫家故意不讓模特兒擺好姿勢作出優美動作,而是從背後畫她。模特靠在畫面的對角線上,右手抓住樹枝,左手伸進瀑布裏,左腿則放在身體斜線的延伸部分,右腿往後縮。
這種寫實作風,照例招來許多不解和批評。當時一個評論家寫道:''這個杜省奧南人心中的維納斯,奇醜無比。''
但庫爾貝堅持自己的畫法。他認為,自己不裝腔作勢,不需要用古典的神話來遮遮掩掩,也不需要藉助宗教的題材來轉移,他直接畫出了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女性之美。
庫爾貝有句快人快語的名言:''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她們。''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