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爾鐵塔有多坎坷?太多人想拆了它賣廢鐵
在巴黎塞納河南岸的戰神廣場上,佇立着一座世界著名的建築物——那就是埃菲爾鐵塔。作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高層建築,它不僅是法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同時還象徵着一個國家的榮譽與輝煌。
但人們所不知的是,就是這樣一座傑出的建築物,不僅在建造前經過了艱難的重重篩選,建造初期也遭遇了許多著名人士的阻攔,它建成後的經歷更是跌宕起伏、坎坷波折,甚至還曾幾度被人當做廢鐵賣掉。
自法國大革命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後,法國各方面的發展水平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因此法國一直想要通過一個機會來一展自己強大的國力。
終於,在\"法國大革命100週年\"即將到來之際,巴黎成功地申請到了第四屆世界博覽會的舉辦權。
1886年5月,法國開始着手向全球建築招標,並舉行了建築設計競賽,渴望通過比賽來徵集出一部能\"象徵19世紀技術成果\"且\"代表法國榮譽\"的作品方案。
這是一次法國人期盼已久的盛會,在設計大賽上,許多工程建築師們統統被邀請來參加研究,最終商討過後他們做出決定:在巴黎市中心的廣場上建造出一個1000英尺的高塔,同時還需要滿足\"一次性\"建築的一些條件。
但這看似簡短的要求,卻包含了極大難度,以致於在建築選稿上就遭遇了許多困難。
而隨着時間的流逝,大多參賽者們苦思冥想卻依舊毫無頭緒,於是在最後期限到來時,只有100份堪堪完成的設計稿被送至案頭。不過那些設計稿不是非常傳統、毫無新意,就是非常怪異、不知所謂。
比如有人提議築造起一個1000英尺的豎立灑水裝置,能在乾旱時節去灌溉整個巴黎;或是提出建造一個巨大的斷頭台,作為觀賞的同時還能提醒人們君主專制的殘酷;再比如在高塔頂端安裝巨大的電燈,這樣就能使整個巴黎亮如白晝。但事實上,這一系列奇思妙想都非常無聊、且不切實際,最後也都不出意料被一一否決了。
在發現沒有一個提案能通過時,巨大的沮喪籠罩了建築師們。而這時,恰巧一位法國\"國立工藝學院\"畢業的工程師埃菲爾,提出了\"用金屬代替其他建築材質\"的設想,並且據他建議,法國當局應建造一座高於胡夫金字塔、以及科隆大教堂兩倍的鐵塔,才能彰顯其意義。
這個方案瞬間使所有人眼前一亮,於是得到肯定的埃菲爾在不久後,便向博覽總委員會提交了圖紙與計算結果,並在1887年1月8日中標,鐵塔也以\"埃菲爾\"為命名。
隨後埃菲爾與法國政府、及巴黎市政府共同簽訂了合約,合約上將鐵塔所有權轉交給了政府。終於,埃菲爾鐵塔工程風風火火開展起來。
然而,就在埃菲爾鐵塔正式開工後,卻遭到了藝術界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座將由鋼鐵建造出來的塔沒有任何美感,就如同聳立在巴黎上空的一個巨大黑色煙筒。\"後來這羣人就共同聯名簽署了《反對修建巴黎鐵塔》條約,來作為抵抗。
雖然這些言論對政府造成了強大壓迫,但即便如此,在1889年鐵塔工程還是如期完成了,畢竟巴黎政府已經聯合埃菲爾公司共同投資了160萬美元,這在當時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鐵塔是必須要建造的。
於是在種種輿論之下,建築師埃菲爾只好通過《時代報》的記者提問,一一解答了羣眾的疑惑。
他表示:\"在工程開始時,為保證平衡會有四個施工點,每一個都是鐵塔的支腳,也就是'塔墩'。每個塔墩都到180英尺之後才會匯合,只要它們達到完美水平,就一定能支撐起餘下800英尺的建造,不會使之傾斜,而我也會盡最大能力做到完美。\"
但埃菲爾也知道,光憑人力是無法保證托起完美水平面的,因此他在塔墩的底部裝置了一台臨時水壓泵,在工程中通過水泵來進行塔墩的微調,當整體調節完畢後,就會在塔墩內部嵌入鐵楔子,使之永遠牢固下來。
事實證明,這種方法的使用是正確的,因為埃菲爾鐵塔時至今日,還保持着相對穩定的水平線。
而當時的羣眾在仔細瞭解這卓越的設計與結構後,反對的聲音也明顯趨低了,尤其當法國國旗升起時,一種敬畏的情緒開始蔓延起來。人們為紀念埃菲爾建築時的艱辛與不易,還在塔下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
但種種爭論停歇後,埃菲爾鐵塔也並沒有就此一帆風順。儘管它在使用過程中被挖掘出了獨特優勢——被當做無線電天線、以及燈牌廣告使用,使之被永久保留下來,但每年的修繕與維修依然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於是埃菲爾鐵塔的災難也由此降臨了,由於鐵塔的材料本身也存在極高價值,所以在那段法國陷入經濟困難的時期,它很快被人打上了\"賣掉\"的主意。
起因是1925年,一個叫維克多·拉斯提格的人在報紙上看到一則關於鐵塔\"建議拆掉販賣\"的消息,看到了這份報紙,然後他大膽的將將之化為了實際行動。
維克多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他是一個性格十分油腔滑調又幽默風趣的人,並且精通着多種語言,這也為他的行騙生涯打下了基礎。因此在得知那則消息而輾轉到巴黎後,維克多與當地人的溝通也毫無障礙。
維克多第一次販賣埃菲爾鐵塔的時還非常謹慎,他先是定製了周密的計劃,再弄來了完整的政府高官證據偽裝自己,經過了一系列精心準備,最後搜尋合適的買家。而在他掛出售賣消息後,也立即有幾位蠢蠢欲動的商人找上門來。
維克多對他們聲稱:\"政府要與他們商量埃菲爾鐵塔拆除後的材料處置,不希望更多人知道。\"
因為他的偽裝極其完美且外表也非常紳士,所以幾乎沒有讓人看出破綻,商人們對此深信不疑。
其中一位還立刻支付了鉅額資金希望買下鐵塔,但維克多在與他簽下協議後,就偷偷拿着那筆錢乘火車躲到了維也納。
更為巧合的是,其中那位出錢最多的收購商名叫鮑裏森,這個名字在法語裏的意思正好是\"魚兒上鈎了\",這也對應了他與維克多之間\"願者上鈎\"的交易。
而後維克多到了美國也繼續行騙着,但他幾次得來的錢財加在一起,都抵不過販賣埃菲爾鐵塔的資金。於是在維克多想起那種輕鬆的來錢方式後,他第二次重返回巴黎來到埃菲爾鐵塔前,預備如法炮製。
可這次,維克多卻因為偽造罪而被警察抓獲了,不過人們提起他時,還是將之稱為\"史上最聰明的騙子。\"
此後在政府嚴厲查下,\"埃菲爾鐵塔被賣事件\"也再也沒有出現過,鐵塔的波折命運也逐漸結束了。
1964年,鐵塔迎來了期待已久的法律保護,它在人們心目中的份量也越來越重,以致於被打上\"文化的象徵\"、\"不得拆毀的歷史紀念碑\"等稱號。
在80年代後,為增強鐵塔的堅固性,人們還開始仔細着手修整改建,並每隔幾年都會重新刷漆一次。尤其在慶祝法國大革命200週年之際,人們更是對鐵塔的使用、燈光、導遊等方面都做了出了優化調整,還增加了一些服務設施。而現在的埃菲爾鐵塔,每年也會迎接將近300萬的遊客,有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此外,埃菲爾鐵塔也顯出了它極高的美學價值與作用:它不僅鮮明地顯示出了法國人的浪漫情趣、藝術品位,以及創新和幽默感,同時還代表着當時歐洲的古典主義向現代主義的過渡與轉換;在科學實驗中,埃菲爾鐵塔對於材料耐力、無線電、以及電信、氣象觀測等方面的研究,也都有着突出貢獻。
而在人們在登上鐵塔最高層瞭望台後遠望,還會產生這樣的感覺:當所有聲音被隔絕後,嘈雜的城市忽然安靜下來。條條大道與小巷劃出寬窄不同的路線,就如同一幅巨大的地圖,使人能夠宏觀俯瞰着整個巴黎。夜色如畫、繁燈似錦,淡黃色的凱旋門城樓、綠蔭中的盧浮宮、白色的蒙馬聖心教堂也通通伏在腳下。
如今隨着時間的推移,陪伴巴黎多年的埃菲爾鐵塔,在法國人心中也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而當過去的偏見不再時,許多優點也就開始浮現。
而從過去人們對鐵塔不屑一顧時的\"廢鐵\"稱號,到人人景仰的\"雲中牧女\",種種波折,也都被掩埋在了歷史洪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