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冰雪旅遊帶動作用增強,京張區域聯動效應初顯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鄭藝佳)在2021年-2022年中,國內旅遊行業出現諸多變化。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於3月16日共同發佈的《旅遊綠皮書:2021~2022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以下簡稱“綠皮書”)指出,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旅遊行業主體應着力適應市場供求變化趨勢,通過產品轉型、提質、深耕以滿足新的旅遊消費需求。

冰雪旅遊有望成為消費新增長點

在2021年-2022年的旅遊業中,冰雪旅遊無疑是主要亮點之一。隨着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冰雪運動、冰雪旅遊等“冰雪經濟”相關產業有望成為進一步挖掘消費市場潛力的新增長點。綠皮書撰稿人齊飛等指出,冰雪旅遊帶動作用增強,京張區域聯動效應已初步顯現。

據介紹,冰雪旅遊知名度的提升不僅使得京張兩地在每年的滑雪旺季吸引大量遊客,非雪季旅遊熱度也大大提升。如崇禮區多個滑雪場實行四季運營的方式,在夏季組織的登山越野、户外運動、音樂節等活動受到了多地遊客的青睞。良好的餐飲、住宿、通信等系列配套服務和設施不僅有助於提升旅遊體驗,增強旅遊吸引力,更是直接或間接拉動了京張兩地的經濟增長,為兩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同時,冰雪旅遊發展也有效推動就業民生改善。如北京市延慶區張山營鎮通過冰雪系列活動不僅推進了體育、旅遊與農業的融合,推進了餐飲、民宿、果品等多個行業的發展,也有效促進了當地居民增收。例如張家口崇禮區2017年旅遊服務業項目完成投資佔重點項目投資總額的近70%,依託冰雪旅遊產業直接或間接幫助當地就業2.7萬人。

齊飛指出,隨着京津冀協同和互聯互通水平提升,京張地區區域聯動效應初步顯現。在冬奧會籌辦系列工作的推動下,張家口已與北京簽約多個包括餐飲、教育、醫療、科技等領域的合作項目,如持續開展京張地區區域酒店人才技術培訓和幫扶活動。

此外,京張地區醫療服務協同發展也在穩步推進,提升醫療保障服務能力。京張高鐵的開通拉近了張家口市和北京市的距離,為跨區域遊客流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而冰雪旅遊對區域協同發展的協調作用越發顯現,成為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窗口。如近年來,北京市延慶區藉助京張廊道優勢,推出了包括冰雪極限之旅在內的系列精品旅遊線路,培育了多個冰雪特色產品。張家口市編制了《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規劃》,該規劃不僅是將舉辦重大體育賽事同全民健身結合起來,實現賽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更是京津冀在體育旅遊領域協同發展的重要體現。

“微度假”興起,本地出遊頻次快速上升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遊客對於參加長途遊更加謹慎。據綠皮書,在對比了2019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遊客所選擇的旅遊目的地的空間距離後,發現遊客的出行選擇偏向短途化。

數據顯示,2020年,短距離出遊所佔比重較2019年同期持續增加;在短距離半徑分佈當中,50公里內出遊擁有最高的市場份額。2021年第一季度,50公里內的出遊佔比達到49%,佔比近一半。不過,用户的整體出遊頻次並未出現下降趨勢,2021年第三季度較2019年同期增長2.5%,其中本地出遊頻次快速上升,2021年第三季度較2019年同期增幅達40%。跨省出遊頻次則明顯下降,更多用户選擇了本地遊或省內周邊遊的旅遊方式。

由於遊客的出行距離大大縮短,各地的遊客類型更加趨於本地化,旅遊景區、文化場館、休閒場所等旅遊資源的服務對象主要指向本地居民,遊客對於市內遊、省內遊等的短距離出遊意願及行為進一步加強。

在此背景下,相較於過去通常較為低頻的傳統旅遊活動,“微度假”憑藉距離近、時間靈活的特點促使遊客出行頻次不斷增加,進而讓旅遊活動由傳統的低頻行為轉為中頻消費。

綠皮書撰稿人趙立松指出,微度假相比傳統旅遊而言,遊客在出行上並不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微度假時代中,遊客對出行目的地的意向變得模糊,而互聯網平台通過收集和提供更為廣泛的攻略、評價等內容為遊客提供多維度、豐富化的參考意見,輔助遊客進行決策。

同時,遊客對平台的依賴也敦促平台不斷推出新興旅遊產品,讓旅遊行業擁有了更為豐富的發展業態。根據美團研究院的統計,目前在美團平台上的新業態多達47個,包括電影酒店、蹦牀、衝浪、跳傘、滑翔傘等,提供了數量更多、種類更全的選擇,能夠滿足遊客的不同需求。

此外,隨着旅遊本地化趨勢的走強,遊客在本地的生活及休閒類等複合消費特徵更為明顯。2021年第二季度,在本地消費景區門票並在7日內有生活服務類消費的用户佔比出現了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外賣、打車的用户佔比,較2019年同期分別提升3.28個百分點和2.29個百分點,有過購物行為的用户佔比提升幅度更大,達5.95個百分點。

旅行社亟待構建新商業模式,擺脱“價格戰”

微度假時代來臨,傳統旅遊企業也面臨挑戰。綠皮書指出,疫情除嚴重衝擊傳統業務以外,也對旅行社業務發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考驗。長期以來,旅行社市場競爭一直以價格戰為主要形式,如何讓服務迴歸本真價值,重塑旅行社的行業形象,讓消費者願意為服務買單,是必須破解的難題。

數據顯示,2019年旅行社組織的出境旅遊佔中國公民出境人次的40.57%,出境旅遊營業收入佔全國旅行社旅遊業務營業收入總量的41.54%。綠皮書撰稿人龍飛等表示,出境業務是旅行社的主要業務板塊。單靠國內遊業務很難支撐整個旅行社的營收體系,國內長線業務受旅遊信心和疫情局部復發的影響也很難成為主營業務,僅靠周邊遊旅行社營收難以為繼。

綠皮書指出,隨着遊客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散客化、互聯網化,研學遊、親子游、非遺遊等個性化產品需求不斷增加。但當前旅行社提供的產品中很大一部分還是傳統的觀光、長線和大包價產品,對於周邊遊和本地遊產品的開發力度和資源整合深度不夠,對於旅遊新產品開發的專業化能力不強,對於市場變化的應對能力不足,與旅遊休閒的需求不相匹配。旅行社在提高服務水平、提升服務品質、走專業化道路上還沒有取得顯著效果。

另一方面,疫情除嚴重衝擊傳統業務以外,也對旅行社業務發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考驗。旅行社行業不能再靠信息不對稱、批量組團、資源產品打包、賺取中間差價等原有的業務模式發展。龍飛表示,要構建旅行社未來發展的新商業模式,應認真思考如何應對消費升級下的旅遊市場變化,創新經營思路,打造旅行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旅行社企業在旅遊產業鏈條中的不可替代性。

此外,疫情還放大了旅行社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人才矛盾。綠皮書指出,執證導遊中95%為初級導遊,旅行社行業中高級人才儲備嚴重不足,面對研學旅行、康養旅遊等新興業務,沒有與之匹配的人才儲備,旅行社企業在新業務拓展和轉型時深感人才問題掣肘、力不從心。結構性過剩與結構性短缺現象並存,旅遊專業服務人才供給與不斷豐富的市場需求不相適應,成為制約旅行社發展的關鍵影響要素。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社科院:冰雪旅遊帶動作用增強,京張區域聯動效應初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