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1年,宋高宗趙構為與金朝議和,在風波亭殺害了抗金名將岳飛。六百多年後,清朝大才子袁牧曾作詩一首感慨岳飛,詩云:“靈旗風捲陣雲涼,萬里長城一夜霜。天意小朝廷已定,豈容公作郭汾陽?”袁枚對趙構、秦檜之流殺害岳飛非常憤慨。詩中有一句“天意小朝廷已定”,説南宋是個小朝廷。南宋真是個小朝廷嗎?
什麼是小朝廷,基本上可以説是大朝廷的“尾巴(殘餘勢力)”。比如相比於大一統的東漢,只佔益州一州之地的蜀漢可以稱為小朝廷。相比於大一統的明朝,在南方被清軍到處追殺的南明,也可以稱為小朝廷。公元1276年,南宋恭帝趙顯降元,南宋殘餘勢力在南方來回流竄,這時是可以稱為南宋小朝廷的。但是在南宋之初,南宋可不是小朝廷,而堪稱是個大朝廷。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忘恩負義篡奪周朝皇位,建立了北宋。北宋在後周的基礎上,消滅了南方各割據小王朝,以及割據在山西中部的北漢。北宋的疆域,約以天津畫一條直線向西,以北是遼朝,以南是北宋。北宋的西北界,約以現在陝西省的長城為界,西北屬西夏,西南屬北宋。北宋在西邊,勢力曾達到甘肅省會蘭州,青海省會西寧。西南方向,北宋沒有佔領雲南,是趙匡胤主動放棄的,他只會欺軟怕硬。在今天貴州省,北宋也主要是以羈縻為主,有羅氏、田氏等地方勢力。
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朝消滅,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父子成了俘虜。趙佶的九兒子康王趙構趁亂逃亡,在南京(河南商丘)稱帝,史稱南宋。不過,中原包括河北(南部)、山西(北部)、山東、河南(三京,西京洛陽、東京開封、南京商丘)是徹底丟了。陝西的漢中一線,有吳玠、吳璘兄弟死守川陝,阻擋金兵從漢中入川,為南宋將來的穩定立下不世奇功。
趙構不敢在中原呆下去了,到處都是金兵。金兵有言,要搜山檢海捉趙構。趙構能去的地方就是南方,那裏江河湖海眾多,又有連綿不絕的大山。實在被追得沒地方去了,找個山溝溝裏藏起來,或出海亡命,對當時的趙構來説,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在南宋早期,宋廷就是一個車軲轆上或馬背上的朝廷,哪有什麼固定國都,反正是天南地北到處跑。這樣的流亡朝廷,稱之為小朝廷,是比較貼切的。
趙構最慘淡的時候,被金兵追到下了海,冒充了一回航海家。直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南京附近的黃天蕩之戰,金兵大敗,被迫撤回長江以北。長江以南地區,已無多少強敵,洞庭湖附近的鐘相、楊幺勢力不足以威脅到南宋在江南的統治。此時的趙構,已實際定都於杭州,升臨安府。趙構的戰略非常明確:守住江南。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標,寧可放棄中原大好河山。
岳飛要北伐,不但威脅到了金朝,其實也威脅到了趙構。趙構在江南的統治都還沒有穩定下來,再倉促北伐,萬一江南守不住,趙構難道還要下海嗎?再説,對趙構來説,江南足夠他統治的了,即使收復中原,還要面對二聖(父徽宗、兄欽宗),到時又是一本扯不清的爛賬。因此,岳飛的北伐威脅到了趙構的利益,不惜十二道金牌將岳飛強行召回,下獄。
當金朝以殺岳飛為金、宋議和的條件時,趙構立刻答應了。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與金朝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紹興和議》。南宋向金稱臣,自趙匡胤(類宋江)、趙普(類吳用)之流以來,宋朝歷代奉為“王道”的投降妥協思維主義,最終還是結出了惡果。
而在疆域方面,南宋徹底放棄了淮河——秦嶺以北的所有地盤。但即使如此,南宋依然不能算是一個小朝廷。南宋統治着江蘇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上海市、浙江省(實際國都杭州)、福建省、江西省、廣東省、廣西(也有一些羈縻州)、湖南省、湖北省、海南省、四川青藏高原以東大部、陝西省南部。貴州省的部分地區雖然還由當地勢力實際統治,但至少在名義上還是臣屬於南宋的。
南宋面積固然不算很大,也有200萬平方公里。這個數字放到現在,不算沙特等沙漠型國家,像印度不到300萬平方公里,阿根廷278萬平方公里,都是以適宜人口大規模居住的地區為主。南宋也是如此,關於南宋人口,一説有八千多萬,一説超過1億。即使是八千多萬,在十二世紀(1101--1200年)、十三世紀(1201--1300年),也是一個巨大的存在。而一種説法:金朝人口最多也就5600萬人。把南宋驚嚇了一百多年的金朝,人口遠不如南宋。南宋如果是小朝廷,金朝又是什麼朝廷呢?當然,國家的強弱不全在人口多少,比如契丹、女真、蒙古擅長騎射,在冷兵器時代,相比於農耕文明的軍隊,多少要佔一些優勢。
就金朝與南宋而言,無論是面積、人口、經濟實力,二者是基本相當的。從哪方面看,南宋較之金朝,都不算是小朝廷。袁枚把南宋比成小朝廷,更多的是指士氣和勇氣。北宋君臣已是萎靡不振,畏契丹如虎。仁宗“盛世”時,依然被小小的西夏打得灰頭土臉,被周邊各國嘲笑。到了南宋,這種萎靡不振的氣象更加明顯。孔子云:“三軍可奪其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也。”南宋仁人志士成千上萬,奈何君臣一心苟且偷安,不思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