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若你心有遠方,何必寄居深山?

許多人都有老了以後歸隱山林的想法,但真正付諸行動的人卻很少。

這正應了那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流行語。

生活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隨想|若你心有遠方,何必寄居深山?

在人們的印象中,深山與世隔絕,在那裏生活,遠離世事紛爭,無憂無慮,優哉遊哉。

但現實與人們的想象有一定的距離,即使身在深山,也不可能做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經歷了現代文明薰染的人們,無論身在哪裏,都有和別人交往的基本需求,絕無可能六根清淨,關起門來過日子,如此一來,想達到完全清靜無為的狀態就是一種夢想,而夢想總是虛無縹緲的。

隨着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山裏人家已不再是從前的樣子。除非深山老林,但凡有人居住的大山裏,公路已修到門前,出行方式由原來的靠雙腳跋涉變為了乘坐汽車,最不濟也能開個電動車或騎自行車了。

生活方式的改變,讓阡陌縱橫的深山不復往日的寧靜,一些大山裏的村莊比平原上的村子還熱鬧。旅遊業的興起,使得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山村再也回不到曾經的“桃花源”,現代文明的疾風吹散了山村的裊裊炊煙,滿山奔走的牛羊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尋找一處與世隔絕的所在過修心養性的生活,愈來愈成了一種奢望。

隨想|若你心有遠方,何必寄居深山?

一千六百多年前,被後人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的陶淵明,五十多歲時過上了隱居生活,有一年秋天,他寫下了二十首《飲酒》詩,其五寫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為生活所累的現代人回眸也是一地瑣碎,他們能看到遠處的山水嗎?

許多人都推崇陶淵明的灑脱任性,卻沒有陶淵明的決絕,雖然他們厭倦了名繮利鎖的羈絆,但始終沒有勇氣走出,心嚮往之,身不能至,於是只好想想而已。

隨想|若你心有遠方,何必寄居深山?

我們既然不能逃離滾滾紅塵,不妨安心在紛紛攘攘的世俗生活中過好自己的日子,“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即便身在鬧市,若心有遠方,何必寄居深山?

只要與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保持合適的距離,一樣可以獲得心靈的平靜。

圖文|褚延鋒

壹點號儲己圖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77 字。

轉載請註明: 隨想|若你心有遠方,何必寄居深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