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 | 230劉長卿《送靈澈》: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送靈澈
【唐】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遙望蒼蒼山林中的竹林寺,遠遠傳來報時的鐘響聲。
他帶着斗笠身披斜陽餘暉,獨自向青山走去,漸行漸遠。
註釋
靈澈: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楊,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後為雲門寺僧。
蒼蒼:深青色。竹林寺:在現在江蘇丹徒南。
杳(yǎo)杳:深遠的樣子。
荷(hè)笠:揹着斗笠。
荷:揹着。
賞析
這首小詩記敍詩人在傍晚送靈澈返竹林寺時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構思精緻,語言精煉,素樸秀美,是唐代山水詩的名篇。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這兩句是説作者眺望蒼蒼山林中的靈澈歸宿處,遠遠傳來寺院報時的鐘響,點出此時已是黃昏時分,彷彿在催促靈澈歸山。詩人出以想象之筆,創造了一個清遠幽渺的境界。此二句主要寫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這兩句就是寫靈澈辭別歸去情景。靈澈戴着斗笠,披帶夕陽餘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青山”即應首句“蒼蒼竹林寺”,點出寺在山林。“獨歸遠”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捨,結出別意。只寫行者,未寫送者,而詩人久久佇立,目送友人遠去的形象仍顯得非常生動。
全詩表達了詩人對靈澈的深摯的情誼,也表現出靈澈歸山的清寂的風度。送別多半黯然情傷,這首送別詩卻有一種閒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但這幀畫不僅以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以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盡。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鍾,觸動詩人的思緒;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隱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他深情,但不為離別感傷,而由於同懷淡泊;他沉思,也不為僧儒殊途,而由於趨歸意同。這就是説,這首送別詩的主旨在於寄託着、也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閒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成一種閒淡的意境。十八世紀法國狄德羅評畫時説過:“凡是富於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時富於景色,只要它具有儘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會有足夠的景色。”此詩如畫,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繪畫,景色的優美正由於抒情的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