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華羅庚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武俠小説是成年人的童話",的確,少年時閲讀武俠小説,多是欣喜並渴望裏面的絕世武功,而略知世故的成年人讀武俠則看到的是人生。
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武俠世界,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大多數人心中的武俠世界都是由金庸等武俠小説作家勾勒的,是他們的作品讓飄渺的武俠世界有了切實的具象。
喜愛武俠小説的人對各路武俠作者是如數家珍,但絕大多數人還只是比較熟悉金庸,其實除其之外,中國還有很多優秀的武俠小説創作者,譬如梁羽生,他一生共有33部作品問世,以朝代為界可分為四個系列,生生不滅,代代相傳,四個朝代便道盡了天下江湖。
中國武俠小説碩果累累,梁羽生的存在更是為其增光添彩,喜愛武俠的人一定不願錯過那些屬於梁羽生的精彩。1924年梁羽生出生在廣西蒙山的一個村莊,他的本名為陳文統。
14歲那年因為生病只能休學在家休養,藉此機會他閲讀了大量的名家作品,1941年,梁羽生求學於桂林中學,在那裏他接觸到大量新文學,這些都為他今後的文學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青年時期的梁羽生因為戰亂不能繼續求學,只能回到蒙山老家,但也正因此結識了來蒙山避難的簡又文大師和饒宗頤大師,前者是中國當代知名史學家,後者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梁羽生之後還拜了簡又文為師。
抗戰結束後梁羽生跟隨簡又文前往廣東,隨後考取廣東嶺南大學。雖然相處時間並不長,但是簡又文與饒宗頤等文學大師的薰陶讓梁羽生的文學素養有了極大的提升,也難怪世人曾評價梁羽生的作品"古典名士氣味甚濃"。
1948年,24歲的梁羽生被委任為《嶺南週報》的總編輯,並於此時開始以筆名"馮顯華""幻萍"發表文章,此後經常有文章、社評發表。1951年梁羽生就任為《新晚報》副刊編輯,與金庸成了同事。
1954年,在好友羅孚的勸説下,正式以筆名"梁羽生"開始進行武俠小説創作。中國的"武俠"文化源遠流長,不過在梁羽生之前,也就是"舊武俠"時期,中國的武俠多偏向"武打",而梁羽生的武俠小説更突出"俠"。
他的小説以現實歷史為大背景,在虛構中與歷史相結合,總之梁羽生帶來了武俠小説創作的新風氣,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説的先河,他也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説三大宗師。
金庸一生一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説,而梁羽則生是他的兩倍還多,一般大家都認為梁羽生一共有35部武俠作品,其實只有三十三部,因為當時在報紙上被當作一部連載的《彈指驚雷》和《絕塞傳鋒錄》在出版時被拆分成了兩部,《幻劍靈旗》與《劍網塵絲》也是同樣的遭遇。
具體而言,絕大多數人最多隻看過樑羽生的三十二部作品,因為《武林三絕》這部小説最終沒有正式出版。看金庸武俠小説,跳着看絕對沒有問題,而梁羽生則最好就不要這樣。
因為他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人物代代相傳,例如梁羽生筆下最著名的一個人物張丹楓,這個人貫穿他的五部作品,從生到死,甚至還寫到他的孫子、重孫子,並且這樣的人物在其作品中絕非獨例。
人物的生生不滅使得梁羽生作品的時間線特別清晰,以此可將他的作品大致劃分為四個系列,每個系列對應一個朝代。他最開始寫清代,這也是他着墨最多的朝代,光清朝的作品就佔據梁羽生作品的半壁江山。
像影視化的《七劍下天山》、《冰河洗劍錄》、《俠骨丹心》,這些都主要以"天山"為軸,引發出後續一系列事件,同時根據清末的"義和團起義"創作了《草莽龍蛇傳》和《龍虎鬥京華》。
清代是中國最後一代封建王朝,因為時間節點相對較近,大多數武俠小説作者都喜歡從清代入手,像金庸、古龍一代名家也大抵都是如此。
梁羽生關於明代的作品一共有八部,比較出名的就是《白髮魔女傳》,這部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後還被再次改版,深受觀眾的喜愛。明代是一個武俠創作的絕佳背景,因為中國曆朝歷代中絕大多數的皇帝都帶有皇室或者貴族血統。而朱元璋則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的身世讓江湖與廟堂有交叉之處。
與此同時明代後期整個社會環境的動盪不安讓追求"俠"的武俠作者們有很多可以創作的空間。梁羽生一生最滿意的作品《萍蹤俠影錄》就是以明代為背景,這部作品也被許多人認為是梁羽生作品的上乘佳作。
關於宋代的作品有六部,《狂俠天驕魔女》是本系列的開端之作,也是篇幅最大的一部作品,不過這個系列梁羽生太過紀實,更多講述了國家相爭與民族大義,比較像寫史,反而稍稍有損武俠的氣質。
因此梁羽生這個系列的作品受追捧不多,不過對於喜愛歷史的人來説不失為了解南宋歷史的另一個視角,但是對於普通的武俠小説愛好者來説,光看《飛鳳潛龍》這一部足以,其餘五部可看可不看。
梁羽生以唐代為背景的作品僅有四部,其實關於這個時代可歌可頌之處有很多,但也許是因為歷史素養的原因,作者們普遍寫的比較少,在舊派武俠小説中,基本上沒有書寫唐代的名作。
而梁羽生率先開啓書寫唐代的風氣,《女帝奇英傳》講述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人生,她的確也值得用一部作品來描繪,剩餘三部作品承前啓後,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大背景下渲染了武俠大義,這個朝代作品雖少,但皆屬精品。
每個人心中都曾有過一個武俠夢,很多人都羨慕那種"仗劍走天涯"的恣意人生,可在新派武俠小説中,以"俠義"為主旋律的作家們更傾向於突出"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俠骨"。
梁羽生的四個系列作品對應四個朝代,故事線上一脈相承,時間線上承前啓後,閲讀梁羽生的作品就恍如經歷了天下江湖。
明清兩代是武俠創作的温牀,以梁羽生作品為例,發生在萬曆十三年間的《白髮魔女傳》以"劫富濟貧"為引子,誘發女大盜與武當派的恩怨,整本書交織着反叛與自由,這也的確就是那個時代的風氣。
1956年首推的《七劍下天山》以清朝初年為大背景,打造了凌未風等"天山七劍",描繪了他們為推翻清朝統治奔走呼號的英雄氣概。其次梁羽生所有小説中篇幅最短的《飛鳳潛龍》也主要講述了南宋初年一羣英雄的傳奇故事。
《大唐遊俠傳》則是以唐朝安史之亂為背景,真實歷史人物的頻頻亮相讓這本武俠小説更多了真實感,整部小説更是充滿着豪邁英勇的俠氣。其實這些都只是梁羽生三十多部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道盡梁羽生心中的天下江湖。
誠然,每個人對江湖都有自己的認知,而這些武俠作者也正是用自己的文字勾畫出一個自己心中的天下江湖。如果説金庸筆下的江湖是屬於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那麼梁羽生的江湖則屬於風華正茂的青年男女。
縱觀梁羽生的三十三部作品,裏面也有很多愛恨情仇,不過很少有少年人的青澀,也沒有為愛不顧一切的單純,他們大多心懷天下,不拘泥於兒女情長,都有揮斥方遒的豪邁。
女性在梁羽生筆下不再是隻會依靠男性、只會追求愛情的弱女子,而是獨立勇敢,心懷大義的女英雄。三十餘部作品不足以道盡梁羽生的一生,但足夠窺見他心中認可的江湖。
在他的作品中多見出生高貴的"名士型"俠客,文武雙全,武藝高超,文采斐然,"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如果説俠客也分三六九等的話,那麼可能在大多數人心中梁羽生筆下的俠客等級頗高。
梁羽生一生雖然作品結晶很多,但相對而言沒有金庸出名,有人説梁羽生的才華被低估了,但武俠創作一向是"王不見王",不論作者的出名度,梁羽生的作品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
他的作品裏不僅有江湖的快意恩仇還有一股淡淡的歷史厚重感,他的遣詞造句也足顯作者文學造詣很高,梁羽生棋技不錯,世人都説會下棋的人一般都胸有溝壑,投射到其作品中也有一股沒有明説的深意,這樣看來梁羽生創作出的這些巨篇宏幅就更有閲讀價值了。
埃柯曾説過"不讀書的人只過了一生,讀書的人過着5000種生活",讀書可以瞭解過去、修正現在、預見未來,武俠小説雖然不一定能抵得上經典名著,但是也能給世人帶來許多顯而易見的啓示。
不同的俠客有着不同的經歷背景、性格操守,最終也會有一段不同的命運,現代的法律社會肯定不會如武俠世界用武力征服一切那麼簡單,但是仍不乏話本里那些各樣的俠客,武俠世界將一直會是大家心中最美好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