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改成餐館,公共設施豈能擅自改變用途
武漢青山江灘觀江廣場附近原本有一處公共衞生間,最近卻被改裝成一家餐館。內急的遊客們只能步行到300多米外的衞生間解決,有人覺得不便,只好鑽進小樹林的隱蔽處方便。記者撥打青山江灘管理辦電話,工作人員致歉,稱會聯繫物業公司,進行整改。(3月23日《楚天都市報》)
武漢青山江灘觀江廣場附近設立公廁,初衷是為了遊客能夠就近“方便”,解決如廁難問題。然而,這處公廁被改裝成了一家餐館,這倒是方便了遊客在此就餐,卻給內急的遊客們“方便”帶來不便。筆者認為,公廁等公共設施有着公益屬性,千萬不能隨意改變用途而充滿銅臭味,如此“損公肥私”要不得,不僅要敦促管理者認真整改,還必須查明真相嚴肅問責。
在觀江廣場附近的多處指示牌均顯示,在廣場旁邊有一處公共衞生間。而遊客內急按照指示牌趕到這裏,竟令人大跌眼鏡,原本的公廁變成了餐館,而餐館即便在開門營業的時間,裏面也沒有衞生間,遊客需要再步行300多米,到另一處公廁如廁;而一些遊客行動不便或者實在等不及了,只好鑽進小樹林的隱蔽處“方便”。這不是給遊客添堵嗎,也相對增加了遊客如廁難。這種為經濟利益不顧遊客“方便”的做法,擅自改變了公廁的公益屬性,將服務遊客的公共設施變成經營性的餐館,充滿了一股子銅臭味。對此,公廁管理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遊客介紹,數個月前,這處公共衞生間關閉,之後開始裝修,最後變成了餐館。應該説,公廁改成餐館,公廁管理者是完全知情的。但是公廁一般是免費開放,需要維護、管理等費用,而改成餐館後,既不需要維護、管理等費用支出,還能收取餐館經營者的租金,公廁管理者或許就是為了蠅頭小利,才把公廁租給了餐館經營者。如此做法,僅僅從自身小的私利出發,卻嚴重損害了廣大遊客的公共利益。為了維護公共利益,有關部門不能裝聾作啞,應當責令公廁管理者限期整改,恢復公廁原狀,迴歸其方便遊客如廁的公益屬性。同時,還必須查明其中真相,對當時的決策者和相關責任人等始作俑者,予以嚴厲的黨紀政紀等處分,才能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避免類似侵害公共利益事件再次發生。
現實生活中,一些服務民眾的公共設施,卻被管理者擅自改變公益屬性,通過改裝、改造等變成了經營性場所,管理者一邊拿着公共設施維護、管理等費用補貼,一邊通過出租或經營來盈利,可謂兩頭得利。這種“損公肥私”的亂象,存在一定普遍性,嚴重損害公共利益,也影響了政府部門的形象和公信力。武漢公廁改成餐館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因此,各地政府部門有必要加大對公廁、公共景觀、公共場地等公共設施的監督管理,嚴禁擅自改變用途和屬性,對已經改變用途的,責令及時整改恢復,並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問責和處罰。這樣,管理者便不敢再“損公肥私”,公共設施才能祛除銅臭味,更好地為民眾提供公益服務。(作者系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