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再出新作,《敦煌:生而傳奇》開播,這次沒有讓觀眾失望

3月26日,歷史紀錄片《敦煌:生而傳奇》已經可以正版視頻平台首集觀看。這部紀錄片由陳曉卿擔任總監製,由馮小剛老師擔任配音,呈現的則是歷史維度當中的敦煌輝煌文明。節目首期播出之後,觀眾的口碑聲音很高,被認為是又一部高質量的歷史紀錄片。而馮小剛老師的配音,也贏得了不少的讚譽之聲。當然,在豆瓣等處,也有對馮小剛老師配音的不滿聲音存在,認為這種配音略顯乾癟。

馮小剛再出新作,《敦煌:生而傳奇》開播,這次沒有讓觀眾失望

關於馮小剛老師的配音,我個人的看法是,認同《敦煌:生而傳奇》製作方的配音選擇。首先,是基於對於製作方水平和藝術能力的信任。其次,也有我個人對於紀錄片藝術內容的一種粗淺看法。像《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美食紀錄片,聲音悠揚、飽滿,是再合適不過的。像《敦煌:生而傳奇》這樣的歷史紀錄片,似乎確實需要一種滄桑感,尤其是那種聲音並不過分渾厚飽滿的感覺。馮小剛老師的聲音,因為有配音上的瑕疵,反倒是產生了這種歷史美感。

馮小剛再出新作,《敦煌:生而傳奇》開播,這次沒有讓觀眾失望

我覺得,這部歷史紀錄片當然可以找最為專業的配音師,製作出抑揚頓挫的聲音來。但是,這種過分圓潤,真的會喪失歷史的質感。美食紀錄片,當然可以追求完美無瑕。而歷史紀錄片,則是一個創作者,一個創作團隊,以自身的視角去觀察歷史、講述歷史,這種“自身”感非常重要。自身感,顯然不能高大全,尤其是不能在歷史陳述上出現聲音的高大全感。馮小剛老師聲音的蒼生與瑕疵,符合這種歷史述説的個人感。所以,這部《敦煌:生而傳奇》容得下歷史愛好者和歷史學者們的專業商榷。

敦煌歷史璀璨,敦煌的文明也是繁雜多樣、博大精深的。所以,製作敦煌的紀錄片,面對如何選擇角度的問題。這部《敦煌:生而傳奇》確實是一個“個人視角”,拒絕了宏大歷史視角上的高大全。這是當下紀錄片創作當中的一個新方向。越私人化的視角,反倒是越能夠容得下商榷,找到準目標和真實感。在這部紀錄片當中,首集視角,便是用班超在西域的事蹟,來呈現漢代的西域和敦煌歷史。

馮小剛再出新作,《敦煌:生而傳奇》開播,這次沒有讓觀眾失望

所謂的個人視角,就是能夠找準班超這個人物,以這個人物在敦煌歷史維度當中的“一瞬間”作為敍事對象,通過對這個人物的敍事,實現歷史橫斷面上的一部分歷史敍事。這是從歷史人物的一個點,牽扯出歷史線索當中的一條線,並且試圖鋪開西域和敦煌的一個扇面。找歷史人物這個點,讓這部紀錄片帶有更多的歷史“故事性”,更加具備看點價值。而單純的學術講述,則可能會較為乏味。

基於這種創作技法,《敦煌:生而傳奇》到底多優秀,就要看它在稍後的內容當中,到底找出多少個這樣的點來了。通過歷史人物,來實現敦煌的呈現,這個視角,是非常巧妙的。基於首集來講,這檔紀錄片的歷史知識上,“沒有問題”。這是最難能可貴的。我們目前大量的歷史題材的紀錄片,都會出歷史知識上的硬傷。《敦煌:生而傳奇》首集內容來看,沒有值得商榷的內容。這是做紀錄片的水平。

馮小剛再出新作,《敦煌:生而傳奇》開播,這次沒有讓觀眾失望

當然,可能會有觀眾對這部紀錄片的歷史知識比較感興趣,那麼多的歷史,創作者們到底從哪裏學來的呢。説起來,也簡單。只要觀眾們願意認真閲讀柏楊的《中國人史綱》等歷史著作,就能對西域歷史和敦煌歷史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瞭解。這部學術通識著作,從古講到今,對西域歷史內容的呈現,是沒有斷過的。讀通史,可以對中國歷史有全面的瞭解。《敦煌:生而傳奇》首集當中的內容,沒有超出《中國人史綱》的範疇。

同時,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也是私人寫史的典範。這部歷史學術著作,雖然借鑑的都是中國正史當中的記載,和嚴肅的史料內容,但依舊有個人對歷史的一種感悟與觀察。這個出發點,和《敦煌:生而傳奇》是一樣的。兩部作品,都是較為具備私人化視角的作品。這個視角,是一種學術呈現的優良視角。因為不完美、不高大全,才具備更好的美學價值。

馮小剛再出新作,《敦煌:生而傳奇》開播,這次沒有讓觀眾失望

基於首集內容來看,《敦煌:生而傳奇》不失為近期非常優質的紀錄片作品。因此,向大家誠摯推薦一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7 字。

轉載請註明: 馮小剛再出新作,《敦煌:生而傳奇》開播,這次沒有讓觀眾失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