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建“三脈一灣”碧道網

黃埔建“三脈一灣”碧道網

碧道吸引了眾多居民遊客

黃埔建“三脈一灣”碧道網

長洲四號湧碧道

漫步在生物島環島濱水碧道上,一側是拔地而起的世界級生物醫藥研發中心,一側是隨處可見的濱江濕地;清晨,烏湧上游聯華路碧道示範段,逐水而居的朱家村村民三五成羣在榕樹下晨運聊天,環抱濕地公園的嶄新碧道成了居民休閒鍛鍊的新地標。

黃埔區北有帽峯青山連綿,南有珠江黃金岸線,內部河涌密佈,具備山、湖、湧、江、洲、洋,最完整的水系格局。在水環境治理工作過程中融入碧道建設的理念,因地制宜,整體統籌全流域景觀層次及生態升級,打造出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濱水空間。截至目前,黃埔區已累計完成各具特色的碧道建設38.7公里,將昔日的黑臭河涌變成都市中的生態廊道。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 通訊員趙雪峯

生物島碧道示範段——

提升園區品質吸引高端人才

生物島碧道建設結合自身親水性的自然屬性和打造世界頂尖的生物醫藥和生物安全研發中心的產業特色,立足打造“島、水、天、樹、花”的自然格局。在原有較好的“綠道”基礎上,這裏構建起濱水道、緩跑道、騎行道和遊憩帶,串聯起水墨園、攬勝園等多處景觀。沿線還增設了生物科普節點。

生物島碧道建設引入海綿城市、水生態、水文化的原理和理念,不僅使用了“海綿”特性的鋪裝材料,同時結合島內現狀及地形和排水系統特點,修建多處雨水花園、下沉綠地,便於雨水的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淨化,實現“大雨不積水,小雨不濕腳”。

生物島碧道的建設有效提升了園區環境景觀品質,有助於吸引高質量的研發機構、高端人才的進駐;成為構築碧道空間格局的典範,將省萬里碧道“三道一帶”(行洪通道、生態廊道、休閒漫道和濱水經濟帶)的要求落到了實處。

烏湧碧道——

高標準都市型碧道的典範

作為黃埔區“三脈一灣”碧道骨幹體系之一的“科城綠脈”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黃埔區選取烏湧聯和東路至廣深高速段進行試點,打造高標準都市型碧道的樣板。該項目建設碧道長度約6.4公里,建設內容包括景觀節點提升、河道綜合整治及慢行道路系統建設等。目前該項目已完工,建設成果逐漸顯現。

清晨,烏湧上游聯華路碧道示範段,清澈的河水緩緩淌過一片濕地公園,逐水而居的朱家村村民三五成羣在榕樹下晨運聊天,岸上環抱濕地公園的嶄新碧道成了居民休閒鍛鍊的新地標。

通過建設生態景觀型河道,新建三處大節點,形成生態休閒段、律動動感段、都市休閒段三大分區,品質化、精細化建設沿河景觀綠化及濱水休閒空間,打造共享性、特色性、生態性、連續性魅力景觀岸線,連通周邊居民、辦公區,打造一個山水相生、多元活力的帶狀生態河涌公園,提升烏湧沿岸地區的人居環境,帶動科學城發展。

細陂河碧道——

建設都市標準型碧道

細陂河是廣州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台的112條河涌之一,治理前河道狹窄,過流能力較小,水面垃圾成堆,水體黑臭難聞,沿岸林林總總的違章建築佔據了巡河通道。拆除違建、截污納管、拓寬河道、建設碧道……黃埔區對細陂河約3294米長的河道兩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因地制宜制定出碧道建設方案。

在滿足防洪的前提下,營造多樣的河流駁岸形式和碧道建設元素。在上游埔北路段,利用河涌原有的開闊段改造成為生態濕地,種植淨水、引鳥型水生植物,形成魚鳥棲息的空間;利用植物、親水平台、棧道來打造多樣的景觀節點,通過石橋串聯各景觀節點,互通兩岸空間,給周邊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場所。細陂河的下游,按照綜合整治、減少拆遷、與周圍建築風貌相協調的原則,徹底打通河涌通道,建設以慢行通勤為主要功能的“三道合一”慢行系統。

長洲四號湧碧道建成——

長洲島再添亮麗名片

長洲四號湧位於長洲島南部,辛亥革命紀念館以東300米,河涌長度1.6公里,兩端分別連通碧道航道和新擔湖。碧道建設過程中同步完成了3處排污口的截污,提高河涌水質;在河灘構建寬度適宜的植被緩衝帶,豐富了河濱帶和洲灘濕地水生植物羣落;加固堤岸、拓寬河道斷面,打通河涌與水塘聯繫,增加了調蓄和防洪排澇能力;設計親水平台等休憩設施,實現漫步道、跑道全線貫通,將長洲島的歷史、自然、遊息活動景觀帶等元素串聯起來。

長洲四號湧碧道自今年建成以來,日漸繁忙,成為長洲島遊客和周邊居民新的打卡點。3米多寬的碧道,一分為二,一側採用灰白的花崗岩石材路面,另一側則為藍色的透水混凝土鋪裝,兩岸碧道均全線貫通,不設台階,所有高差採用緩坡無障礙接順。碧道兩側分佈着茂密的果樹和芬芳的花草,景色十分怡人。

水聲湧碧道——

山區河流碧道景觀典範

水聲湧屬於南崗河一級支流,發源於黃埔區照成山南蛇坳,流經嶺頭、火炭尾、高田村後,於木強水庫下游匯入南崗河,河流總長8.68km。水聲湧主要位於山區,生態環境較好,黃埔區在碧道建設時充分挖掘水聲湧水系的生態價值、宜居價值。根據現狀地形及周邊用地功能,重點打造濱河形象展示段、核心公園段和濱河自然宜居段三個段落,由長約4.2公里碧道串聯起各段,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濱河景觀廊道。

加強水安全與水生態修復。對水聲湧沿線堤岸及河道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改造;優先採用生態環保型護岸材料修復河道,並結合島內現狀及地形和排水系統特點,修建多處雨水花園、下沉綠地,便於雨水的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淨化。

打造自然野趣的生態景觀環境。根據現狀自然環境就地取材,保留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實現對現狀環境最小化干預;因地制宜選擇碧道建設形式,在下游植被較豐茂處,保留鄉土植物,採用土路(土碧道)的形式,強化自然野趣的意境。

統籌規劃,推進“三脈一灣”碧道骨幹體系建設

萬里碧道建設對打贏碧水攻堅戰乃至今後長遠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黃埔區河長辦表示,下一步將從水資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景觀與遊憩系統構建五大任務出發,按照“統流域、優功能、融設計”的技術思路,依託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黃埔臨港經濟區四個重大戰略性創新發展平台,通過實施“水系連通、整合資源、梳理文脈、魚鳥生態走廊構建、江心島生態鏈恢復、三道貫通、園河共享、岸邊帶彈性化、服務配套系統構建”等九大策略,以“科城綠脈”(烏湧及其支流水系)、“河谷香雪”(南崗河、永和河及其支流水系)、“鳳凰明珠”(鳳凰河、鳳凰湖、流沙河及其支流水系)和“碧灣古港”(生物島等洲島、魚珠CBD、臨港經濟區)為主題,重點推進黃埔“三脈一灣”碧道建設,全面提升濱水空間人文、生態、功能品質,打造高端人才的理想生活港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09 字。

轉載請註明: 黃埔建“三脈一灣”碧道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