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敍永:“上橋”和“下橋”的小城故事

由 湯生 發佈於 休閒

攝影:王偉

故鄉是什麼

是一種情結  一段記憶

從降生的那一刻起

便與故鄉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一杯美酒,幾盞香茶

故鄉是擺不完的龍門陣

只要一提起故鄉

那種對故鄉的親切感就會油然而生

對於四川瀘州敍永縣人民來説

縣城裏的蓬萊橋就是心裏的一種情結

影:王偉

敍永縣城,是四川南面的一個邊城,也是一座古城。過去是川鹽四大口岸之一的永岸,川、滇、黔三省商貿集散地。這兒有一濁一清的東門河、南門河,在縣城定水寺前面的起鳳寺匯合,形成一條涇渭分明的河流,被人們稱之為“永寧河”。蜿蜒穿城而過的河流,將縣城分為東、西兩城;東、西兩城皆築於明代洪武年間(公元1372-1380年)。

影:王偉

在永寧河上,有兩座橋,敍永邊城人習慣稱之為“上橋”和“下橋”,其實指的就是蓬萊橋和永和橋,其中蓬萊橋2019年被列入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也有六百多年曆史。蓬萊橋整個橋身和橋墩都是用石料來修建的,是長度約一百多米的大型五孔石橋,跨河將分為東、西兩城的縣城連接。蓬萊、永和兩橋隱約相望,稱之為“雙橋夜月”,這也是敍永的八景之一,夜晚可以看到月夜永寧河畔迷人景色的真實面貌。

影:王偉

朦朧月色中,走過滄桑歲月,經過歷史風雨的洗禮,蓬萊古橋依舊巍然屹立。它既是一種交通手段,也是一種敍永的特色風景,更是作為敍永曆史的見證,受到人們的青睞。而如今它能屹立不倒,離不開歷任官員對“城”和“橋”的維護和修補,屢有修葺,才能有永寧古邑今天之景象。有史料記載,明洪武二十三年,永寧宣撫使祿肇上書請疏治永寧河,詔命景川侯曹震負責其事,調遣川黔軍民數萬,鑿石削崖,歷時8月,疏治80餘灘,以通漕運,開鑿江門峽河道,也修治了永寧河上的蓬萊橋,長期的維護,才讓敍永成為川鹽、川滇黔三省物資集散之地。

影:王偉

而歷代文人都對永寧河及橋樑進行過褒獎。

明代著名文學家楊慎曾以兩座石橋為永寧題聯曰:一水跨雲虹,洞洞重門司鎖鑰;雙城連地軸,雙雙環壁拱金湯,描述了這兩座橋在古時敍永縣城中曾經的輝煌。

影:王偉

敍永廳同知虞景星在清康熙五十九年,有詩這樣贊永寧雙橋景觀:“飲渭飛虹鎖二城,吸川何復有長鯨。卧波玉帶依稀合,澄水金盆分外明。雲影拖煙過繡陌,漲痕依月上沙汀。鳥棲萍藻魚遊樹,為有秋潭澈底清。”這就是永寧河上兩座石拱古橋夜色實景的生動寫照。

影:王偉

如今,敍永城蓬萊橋旁鱗次櫛比的木板房屋,高低錯落的一座座四合小院,已漸漸變成了高樓大廈,它們都見證了永寧古邑千年走過六百多年的風霜雨雪,歷史滄桑,變化發展,見證了古城經濟、文化的騰飛。

END
來源:瀘州頭條

【來源:文旅瀘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