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3風俗,流傳千年要遵守,各地禁忌有不同!

(説歷史的女人——第628期)春節之習俗自古有之,但各類傳統規矩,傳至明清要數最多。《萬曆嘉興府志》以及清代的史料都記載了人們過年時的盛況,尤其是清代最為明顯,慈禧等清朝統治者在春節之際,更是奢華無比,甚至有鋪張浪費之風氣。而民間老百姓為了慶祝春節,為犒賞一年之辛苦,也都諸事休息、放開開支採購豐富的食物、製作新衣。雖然沒有朝廷之奢靡,但也是盡力放開,就算沒錢,借錢也要豪奢一把。
在經歷了守歲和初一的拜年之後,就迎來了農曆新年的第二天。這一天,俗稱迎婿日,但實際上在這一天要做的事可不止這一件。這一天雖然不是歲首,但實際上規矩一點不比歲首少,正月初二有3大風俗,雖然流傳千年但至今依然要遵守,但其中也有一些禁忌,不過各地的禁忌略有不同。

正月初二3風俗,流傳千年要遵守,各地禁忌有不同!
第一風俗:祭祖、上墳
對於中國人而言,或者説,從傳統意義上來看,中國是一個最講究人情的國家。因此,親情成為人們之間最為強大的連接紐帶。故此,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民族或國家能像我們這個民族如此眷戀和懷念祖先的,因此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我們中國人都會用我們特有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祖先的懷念之情。
而祭祖、上墳是最為常見的紀念方式。人們或在家裏,或在墳前,按照一定的要求供奉食物,餃子、水果、肉類等。不過各地的祭祖方式和時間都略有不同,比如多數地方都會在年三十或初一進行祭祖,在家裏供奉食物。但有的地方則在初二祭祖、上墳,比如山西的萬榮縣、榆次等許多地方。
關於初二上墳的這個習俗,據説跟蒙古入侵有關,在南宋時期的某年新春,蒙古軍入侵山西太谷,老百姓聞訊是能逃則逃。不過恰好有一支岳家軍駐守在附近,與蒙古軍惡戰了一場,最終擊退了蒙古軍。當老百姓回來的時候,看到很多親人都被殺死,紛紛哀哭,恰好這一天是正月初二,於是就把這天定為了上墳的日子。
不過在初二這天上墳也並非那麼簡單,還是有諸多講究的,在時間上要求必須是早晨上墳,到了上午以及後半天是堅決不能去上墳的。另外上墳的人員,規定女兒、外甥、外孫可去上墳。上墳所做的事,也有具體的要求,只能燒紙,不能點蠟燭。上墳者的衣着打扮也有嚴格細節規定,比如不能化妝,不能穿紅衣服(雖然是新春)。此外,上墳所供奉的東西也有具體要求,一是瓜果之物一共供奉4類,每一類為4件,不能多,也不能少。再者就是供奉的菜品,只能是兩個數,要麼是4碟,要麼是8碟。另外,不可供奉糕點之類的物品。

正月初二3風俗,流傳千年要遵守,各地禁忌有不同!
第二風俗:回孃家
正月初二回家娘,俗稱回門,又叫迎婿日。就是出嫁的女兒帶着老公和孩子一塊回到孃家拜年,這個傳統最為普遍,也歷史悠久。但是這個看似最常見的傳統,其中的禁忌卻是最多的。比如為什麼非要正月初二回呢?初一不行嗎?按照中國的傳統,初一是當然不行的,初一是歲首,是一家一年之開端,這一天乃團圓之日。而嫁出去的女兒,從出嫁那一刻起就成了“潑出去的水”,就不再是孃家的一份子了,而成了夫家的一份子。因此,初一如果女兒回孃家不但影響了夫家的團圓,也破壞了孃家的團圓氣氛。
此外,女兒回孃家,尤其是新婦,禁忌還特別多。比如鄂倫春族的女兒回孃家是不能洗鍋的,因為此民族認為這樣會把孃家的財運洗走。河南修武縣也有一個規矩,禁止嫁出去的女兒在回孃家的時候,摸孃家的勺子、火柱、刀子、剪子,連孃家的狗貓也不準逮。這個規矩可真多,其實潛台詞不過是孃家人為了防止嫁出去的女兒再從家裏帶走財物而已。
另外對新婦回孃家要説什麼,許多地方也有禁忌,最普遍的一條便是新婦回孃家不能把婆家的煩心事説出來,但與此同時,新婦在回到婆家的時候,也不能搬弄孃家的煩心事。總之,女兒只能“報喜不報憂”,所謂“聰明媳婦兩頭瞞,傻子媳婦兩頭傳”。
關於回孃家,不同民族之間的禁忌也不同。比如漢族之河南林縣、盧氏縣就有女兒和女婿在孃家不能同牀的習俗。比如在滿族習俗中,女兒帶着丈夫回到孃家,丈夫只能住在西炕,而此炕可以説是女婿的專炕,別的任何客人都不能住此炕。除此之外,滿族也不能在孃家同牀,不過原因略有不同。
漢族不能在孃家同牀的原因是,一旦女子若在孃家懷孕,就會帶走孃家的人勢和財氣,孃家就會有衰落的危險。滿族則是因為同牀是不潔的行為,會褻瀆神靈。
還有一點是在孃家住的時間,也是有要求的。初二回孃家後,在孃家住的時間越短越好,最長不能超過8天,因為“住七不住八,住八窮孃家。”這些小禁忌,雖然繁瑣,但都還能接受,據説在古時候有些地方有一習俗,説女兒出嫁三年才能回孃家,想來那才是最可怕的禁忌吧。

正月初二3風俗,流傳千年要遵守,各地禁忌有不同!
第三風俗:(迎)拜財神
初二拜財神,説起財神,那可是極其重要的神,因為錢財是關係到我們世俗生活最重要的東西。也正因此,中國財神非常多,單是比較有名的就有十來個,最為常見的是9大財神,分別是比干、關公、柴榮、趙公明、王亥、端木賜、李詭祖、范蠡、劉海蟾。他們9人分別掌管9個方位,分別是東、西、南、北、中、西南、東北、東南、西北。
在這9路財神中最為出名的當屬文財神范蠡和武財神關公了。
文財神范蠡在生前就是非常會做生意的大富翁,生財有道,拜之以求財,比較合理。而武財神關公,生前是蜀漢的名將,與財富沒有直接關係,另外關公也沒做過生意,僅在《三國演義》中賣過豆子,發財沒有,不得而知。可是因為關公在去世後,被後世不斷神化,以至於其最終成為了財神的化身(當然這跟道教安排有關,在此不在贅述)。
老百姓是“英雄不問出處”,既然關公被道教封為財神,與范蠡同列,老百姓就迎就拜便是,因為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新年交好運,能夠發大財嘛。
不過想發大財也沒那麼容易,拜財神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在清人諸仁安所寫的《營口雜記》中,就有對拜財神的一些要求:“拜年者必先拜其所供之影鐙。影鐙者,外畫財神,內點以燭。有八尺餘長者在中,左招財,右利市。”洪深的《貧民慘劇》中則更指出,拜財神所用的香還必須“要燒慈航香。”另外,比如拜有的財神不需要下跪,有的則必須要跪求,等等。

正月初二3風俗,流傳千年要遵守,各地禁忌有不同!
結語:總的來看正月初二這3個民間風俗,在歷史長河中流傳千年,至今依然要遵守,還是有一定道理,因為不管是祭祖上墳、還是回家娘、抑或拜財神,都是中國人俗世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各地禁忌有不同,但隨着人們對很多事情認知的增加,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一些禁忌早已被拋棄。而這3大風俗所傳遞的情感或某種訴求,卻一直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比如上墳是我們的親情信仰,比如拜財神是對富足生活的渴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56 字。

轉載請註明: 正月初二3風俗,流傳千年要遵守,各地禁忌有不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