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有座“八卦古村”,風水絕佳佈局宛如迷宮,外人進入多會迷路
位於廣東北部的連州,地處南嶺之中的萌渚嶺南麓,小北江的上游,與湖南接壤,這裏羣山起伏,三面踞險,一水瀠環,故有着“連萬山為一山連眾水為一水”之説,連州也因此而得名。
連州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處在粵、湘、桂三省的結合部,歷史上是中原往南粵的主要通衢。這裏歷史悠久,人文深厚,是廣東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人文古蹟和歷史古村遍佈,共有近20個省級歷史文化古村落,數量位居廣東首位。
位於連州市西岸鎮的東村,就是當地歷史久遠且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追溯東村歷史,古時當地五嶺南麓的西北邊,有條名為瀘溪的清澈河流,常年奔流不息的瀘溪為這裏的農田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而地處崇山峻嶺包圍中的瀘溪,還成為當地人水路出行的交通要道。
中國人自古就遵循“依河而築,靠水而居”的生存理念,瀘溪兩岸自然也坐落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古村落。在近千年前,瀘溪西邊有一個村莊名為“西岸”,而在西岸東面的另一個村子,就是“東村”,這就是東村名字的來源。
東村規模不小,居民有2000多人,分為黃、胡、唐三姓,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着自己古老而尊貴的郡望和堂號。人們之所以在此聚居,是因為這裏風水絕佳,四周5座山脈猶如5條巨龍,建村的山墩則像龍珠,這個風水格局被稱為“五龍賜水”。
因此,連州東村也號稱“三郡合居蟠龍地”,這塊風水寶地,吸引三姓人在此安居生息。近千年的歷史沉澱,隨着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古村面貌早已幾經更迭,如今大部分村民早已搬離,在一旁另起新居居住,遺下的老村處處展現着“人去樓空”的蒼涼之感。
然而,漫步古村之中,從各種遺存的老建築中,依舊能夠感受到東村昔日的熱鬧和富庶。村中最大的祠堂是“唐氏大祠堂”,唐氏郡望為“晉郡”,祠堂也叫“晉昌堂”。東村唐氏先祖為金陵人,後在廣西為官定居於連山上草村。宋代末期因為戰亂,舉家遷至東村安家,唐氏家族在此耕讀立家,勤勞致富,經過數代人的勤勞奮鬥,發展成當地一個大家族。
而東村胡氏的始祖,名叫胡天瑞,在北宋淳化年間以科甲出身,曾經出任廣西藤縣縣令。屆期歸田後,胡天瑞從廣西來到廣東,途經東村,相中了瀘溪畔的這塊風水寶地,便留下定居於此。胡氏族人的“安定堂”則由宋朝胡詮所著的《譚安集》而來。
東村黃氏的郡望名為“江夏堂”,是黃姓中流傳最廣、最有聲望的堂號之一。他們最早居於江夏郡(湖北省雲夢縣),東村黃氏自稱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後裔。每年清明,“江夏堂”的黃氏子孫都會舉行儀式祭拜白祖六郎庭堅公,據説已經延續了近千年。
東村的佈局和建築的朝向也頗有講究,全部圍繞蟠龍墩而建,如果從航拍看整座村莊就如同圓形堡壘。村中巷道縱橫,四通八達,暗藏玄機,皆按“八卦圖”修建,以此來鎮攝邪惡,免除天災。沒想到一個看似普通的老村,竟然藏着這麼高深的玄學文化。
東村是連州通往湘西和桂東的咽喉,古時匪患猖獗,為了抵禦匪寇,當地人將村子建成古堡佈局,在東、西、南、北四面各建一座城樓,以高大厚實的城牆相連,並在通道中設計了“九企十八棟”,橫放巷口的石條稱為“企”,豎立牆角的石條則叫“棟”。這是指引居民走出“迷宮”的標誌,外人闖入其中則根本無法辨別方向。
如今的東村,民居大都因為年久失修,殘敗不堪,甚至許多建築已經倒塌,基本沒有人住在裏面了,但也沒有像其它歷史古村那樣,經過修復開發成旅遊景點,而是讓其保存着原汁原味的樣貌,沒有居民,沒有翻新,沒有商業,偶有三兩遊客慕名而來參觀。
村中還有一個八卦井,井水常年不幹,曾是村中主要的取水源。而來到東村,漫步在光滑的石板路,沿着蜿蜒的巷弄探索東村隱秘的角落,斑駁的老牆古樸滄桑,坍塌的舊屋斷壁殘垣,時光帶走的,歲月留下的,皆是這處茶鹽古道最真最美的遺痕。【原創作品,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敬請關注我,與您分享更多精彩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