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子驕 報道
近日,上海浦東機場浩浩蕩蕩的值機隊伍引起了大眾的關注。有媒體報道,這是中國留學生在上海浦東機場排隊值機去美國場景,有的隊伍長達千米。而在去美國的機票中,最貴的甚至已達到了10萬元一張。不少網友在調侃自己“買不起”的同時,也發出了疑問,機票為什麼這麼貴?還有如此多的人買呢?
2021年8月18號早晨上海浦東機場排隊情況(圖源:受訪者提供)
赴美機票十萬票價再現?原因:開學季+航班調整
在某訂票App,記者發現,自8月底開始,由上海和北京飛往美國洛杉磯的航班,經濟艙普遍在萬元以上。網友金女士告訴記者,“之前自己去美國的機票,經濟艙也就5000元到8000元左右,今年的價格突然高了不少。機票能訂到,也不能説買票難吧,就是價格太貴了。”
針對這一現象,據浦東機場工作人員回應説,從5月開始到9月初期是中美航線的高峯期,因為涉及到了留學生的假期往返。最近又到了美國的開學季,在疫情的大環境下,部分航班卻被迫取消。
另外,“赴美禁令”的解除,也讓更多留學生有了出國的機會。據美國務院發佈的最新通知,自8月1日起,持有有效F-1和M-1簽證的學生,2021秋季學期將不再受旅行禁令的影響,可以在學期開始前的30天內乘坐直飛航班入境美國。
機票少、需求多,價格自然也隨之上漲。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所謂十萬機票,是指少量航班的商務艙價格。而除了上海,由北京、廣州、青島等地飛往美國的航班目前都還有部分機票,但價格普遍突破“萬元”大關。
安檢隊伍突破千人?登機效率究竟如何?
“天哪,這確定是我的登機口嗎?”
8月18號,在上海浦東機場,赴美留學生陳珂看着前方的千人隊伍,發出了感慨。“因為害怕意外,10點多起飛的飛機,我們6點左右就到了機場,結果還是已經有那麼多人在排隊了,以前7點多到也還沒什麼人呢。”
這次航程,陳珂要從上海飛往底特律,中途在首爾轉機。為了方便出行,她只帶了一個28寸的大箱子,一個登機的小箱子,外加一個手提袋。雖然屏幕上顯示的是6點50分開始值機,但在6點20分之前,隊伍已經開始了挪動。“要給值機的工作人員看的文件包括72小時核酸檢測報告、海關檢疫表格、護照等等,雖然比之前要嚴格,但是整個過程還是很順暢的。”
陳珂告訴記者,自己從排隊託運到過海關,大概用了一個多小時,比平常稍慢了一些。隊伍之所以那麼長,不是因為出國的人多,而是太多家長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也一起陪同排隊了。“還有,跟疫情也有關係,排隊間隔大,而且像我一樣,大家都比較焦慮,害怕出現意外,如果缺少了文件還能有時間補救一下,畢竟現在出國真的太難了。”
2021年8月18號早晨上海浦東機場安檢現場(圖源:受訪者提供)
看到陳珂順利走完了安檢,她的爸媽卻還是懸着一顆心,“不想讓她走,沒辦法,總不能讓她拿不到畢業證啊。走之前也好好叮囑過她了,自己注意安全和防護,時刻報平安。”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也從浦東機場人員處獲得證實,目前赴美,除了護照和簽證,還需要中文核酸檢測報告,英文核酸檢測報告,在美國的住址和聯繫人信息表格,海關檢疫表格等等。程序較繁瑣,但機場目前已經優化辦理流程、開足櫃枱,值機效率大為提升,提醒大家不必過度提前。
出國留學機票價格暴漲,不僅是今年,也不僅限於赴美留學生
“大概10年前吧,美國領事館對於赴美旅遊、留學的中國旅客要求降低,赴美簽證成功率大大提高,就直接導致赴美航班艙位緊張,機票價格升高。”記者從廣州白雲機場獲悉,從近些年的航班情況看,一般每年7月底到8月中下旬,飛往美國的機票價格都基本在11000元以上,直到8月20日以後才回落到萬元以下。
機票的價格,一向受到飛行距離、直不直達、油價、距離起飛天數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但進入2020年以後,疫情也成了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了赴美機票大幅漲價,飛往英國、瑞典等國家的機票同樣如此。
留學生劉然聲稱,自己出國的機票已經翻了好幾倍,簡直“心痛死了”。目前,劉然就讀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不久前剛剛收到通知,學校要求進行線下教學。“看到機票價格就傻眼了,經濟艙全價,直飛單程16000。我記得2020年,國內剛剛出現疫情的時候,我是2月20號到國內的,然後在國內待了十天,就匆匆就返回瑞典了。當時往返才3200多元人民幣。”
劉然此前出國的機票(圖源:劉然朋友圈)
打電話諮詢了浦東機場和首都機場後,劉然得到的回應是,由於疫情等原因,選擇國航的旅客增多,目前在第三國家中轉的航班也取消了不少。根據他的航程規劃,此前一週有兩個航班,現在是一週一班。
由於老家在鄭州,他還面臨着無法購買機票的問題。“我要去北京搭乘飛機,但因為一直是黃色的健康碼,現在還無法進京。學業沒辦法半途而廢,在錯誤的時機選擇了留學,現在正在承擔該有的壓力。”劉然説,自己目前的狀態就是每天刷新無數次健康碼,一旦有變化了就趕緊行動,“也希望,機票能稍微再降一點吧,出國留學的花費又加了好多。”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