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秋聲過日影,棲身尋幽逸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休閒

美麗古都,綠動金陵 | 第20期

銀城藍溪郡,位於江寧秣陵街道,西近牛首山,北臨銀杏湖,像被打翻了的調色盤!

秋冬,悄然無聲地將這裏渲染成色彩斑斕的畫卷。

白天暖陽當空,滿眼金黃、橙紅,一路跟隨秋葉層林盡染的腳步,感受猝不及防的暖意,留下一幅幅最美時光。

濃郁的“森林感”

踏進小區的那一刻,

首先映入眼簾,是層層綠蔭,

青翠的繁枝互相交錯,形成一種宜人的廕庇。

小區的綠化率高達41%。樹木、灌木,植被、芬芳花卉點綴其中,植被竟繁翳如生養了數年。隨台階漫步,時不時便被鬱鬱葱葱的枝杈擋住,只好繞道而走。

其植物景觀以生態園林理論為依據,在充分尊重植物的生理、生態習性的基礎上,遵循喬灌草結合的設計原則,合理選擇了香樟、廣玉蘭、桂花等常用園林植物。當與綠樹的距離逐漸拉近,四處鮮氧環繞、喬木葱鬱、細楓如星、綠籬精緻,吐納之間,自然傳達出了林木的沉靜。

沿着林蔭道,再往園內前行,兩側草坪經過精心修剪,讓目光所及之處煥發着鮮活生機,無論平視、俯視、側視……總保持着最佳的視角。草坪與行道、綠喬界限清晰而親暱,美學分割,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動靜之間,自有一分適宜距離。

賞遍翠綠的草木,

目光漸漸停在花枝上,在多層次的碧色中,

纖巧而疏淡的紅花,映在人們眼眸裏,

繪成深秋中的一抹亮色。

當人們穿越鮮豔的花木,行至幽靜小徑處,白色石階與水景,協奏出奇妙的黑白律感,腳下,彷彿感受到輕快的音調。石的質樸,與環境的靈動完美融合,就連觀賞的小石山,也自有漣漪鐫刻出的細紋。沿着石階,慢步走近水景,厚重的玄色石面上,漸漸暈染出天與雲的顏色。

漣漪輕輕攏起,給靜止的景物增添動感,景觀與倒影互相補充,合成了一副藝術畫作。小區的景觀以動靜態的水景為媒介,結合各種園林植物配置而成的各式景觀,形成了一連串的功能景觀空間。

最美好的盛景中,也不能少了生活的意韻,在波紋和光影的映襯下,敞麗的涼亭重現出古典風範。當人們停下勞累的腳步,坐在亭下休憩,環顧四周,彷彿置身於一幅寫意大作之中。

享過安寧與愜意之後,

一片繽紛樂園。

在這裏,孩子們恣意玩耍,

探索着奇妙的外界。

山水田園景效

明窗疏疏,幽景在目。

抬頭是深秋初冬陽光温柔的撫慰,

陽光透過葉子灑下了一層金色的的温暖。

“進行植物景觀規劃時,我們將古典的景觀元素和現代的景觀元素完美地融為一體,建造了一個高地錯落、樞密有致、創造出親近自然的山水田園景效。空間規劃則是結合美學的留白手法,傳遞簡單、閒適的理念,方寸之地亦顯天地之寬。通過將景觀水系與枯山水呼應,將植被與水榭、亭台、建築有機結合,一步一景、移步易景,豐富了城市的俯仰景觀,創造了優美、清新、舒適的環境,用自然之境致敬生活。”小區綠化採用的是物業自管的管理方式,由銀城物業公司擔當,其子公司南京先禾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經理王維康告訴記者,“我們以居民日常生活的心理行為需要為前提。根據不同年齡居民的特徵進行環境功能分區,設置户外活動空間,以濃郁的文化氣息,豐富的實用功能和鮮明的藝術特色樹立與眾不同的環境形象,為人們創造交通便捷,温馨舒適的美好家園。”

可以看到,小區是以“一軸”即利用南北向的主要景觀軸貫穿,它是建築設計和綠化景觀系統及道路系統的骨架,將小區內部中心庭院與景觀帶融為一體。

王維康介紹説,綠化設計採用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的手法,以植物造景為主,根據不同的綠地空間的實用功能,力求通過植物的個性形體,色彩變化,季相轉換來營造層次豐富,接近自然的植物景觀。

小區的樓間綠地最接近居民生活。因此,樓間綠地種植設計考慮到植物配置與建築構圖的均衡以及對建築的遮擋與襯托,居民生活通風、光線、日照的要求,以及植物本身的生物學特性,以花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為主,突出美化效果。

清晨,迎着第一縷陽光在曲徑通幽的小徑跑步,傍晚,在月光下散步閒坐,將生活的壓力傾瀉而出,讓能量充滿身體每個角落。你看,這盛開的彩葉草,迎風搖曳、婀娜多姿;還有這清新亮麗的小花,愜意地在風中淺吟輕唱。

美麗的藍溪郡沐浴着陽光

純粹而美好,素雅而真實

不論出發,還是歸家

這幕園林勝境都能給你醇美體驗

專家點評

園林專家朱凱:銀城藍溪郡本着“以人為本、迴歸自然”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小區內的有限空間,實施綠化、造景,營造了“綠樹成蔭、花木扶疏、鳥語花香、緩坡清流”的住區景觀。追求場地的特性併兼顧使用的多功能性,在有限的社區空間內提供一個良好的日常休閒活動的環境,並着重突出對園區活動人羣的人文關懷。其精心打造會呼吸的綠色社區,以多重立體景觀為體系,打造步移景異、舒適愜意的景觀體驗空間,釋放美好生活的點點滴滴。

- END -

文字:南報週末記者 陳璐

攝影:南報週末 尚明嶽

海報:南報週末海報工作室

編輯:南報週末文化事業部 楊曉冬

監製:孫磊

審核:張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