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逐水踏歌行
珠江兩岸燈火輝煌,城市樓宇和遊船相映成趣。
劉國興攝(人民圖片)
深秋的夜晚,站在珠江畔,一簇簇裹挾着涼意的風拂面而過,空氣中帶着江水特有的濡濕,温柔地打在臉上,拍散了潮熱的暑氣。
繁星當頭,銀盞懸空,卻被兩岸的流光溢彩奪了顏色。那一幕幕此起彼伏的光影樂章,硃紅鵝黃、幽藍點翠,將這方水域裝扮得曼妙旖旎。
在有着200多年曆史的天字碼頭,我跟隨人羣,登上了夜遊的船舶。拾級而上,穿過狹窄的棧橋,船艙裏豁然開朗,明晃晃的光團囿於其中,隨着輕輕盪漾的船身搖擺,宛如一顆掬在手心的銀珠。
廣東民樂《彩雲追月》縈繞耳旁,淺淡的曲調帶着嶺南特有的韻味和風情,混合着市井的煙火氣和騎樓下的悠然自得。一個個輕快的音符如同活了一般,在水天間歡脱跳躍。
低沉的鳴笛聲響起,遊船從碼頭緩緩啓程,將閃着粼光的珠江水推散開來。倒映在水中的大片波光被瞬間攪亂,和岸兩邊閃爍的燈光、天空中散落的星光連成一片,宛若從深邃蒼穹中灑下的點點碎金,讓城市的眉眼都變得生動起來。
為了能更近距離地感受水面上的繁盛景象,當船完全駛入航線後,人們大多從船艙湧向甲板,我自然也不例外。
憑欄遠眺,江岸兩邊高聳入雲的建築拔地而起,隨着流動的燈光不斷變色,點綴在其中的蒼翠樹木,也因為有了光的襯托,變成了一塊塊青翠欲滴的翡翠,盈盈碧色,華美非常。而橫亙在江面上的一座座橋樑,則像通透的玉帶一般,將兩岸連通。鮮豔的三角梅從橋面兩側垂下,通過蜿蜒曲折的枝蔓,將車水馬龍的熱烈喧騰傾灑而下。原本冷硬的鋼筋水泥,在這別具匠心又和諧統一的氛圍裏,瞬間有了生命力。
花影婆娑,一樽江月,迷濛的水汽在清冽的秋風中輕舞飛揚。作為廣州標誌性的建築,廣州塔挺立在水波盡頭,七色光帶纏繞着它優美的腰身弧線,翩如驚鴻,宛若游龍。
甲板上傳來一陣陣驚歎聲,大家紛紛舉起手機,試圖留下這璀璨耀目的一刻。恍惚間,我彷彿在江水中心看到了傳説中的“陽燧寶珠”,那是從天而降的神物,是流落人間的瑰寶,而護佑着它的海珠石,則見證了珠江的變遷和滄海桑田。
翻湧的浪花拍打着船舷,江水奏響了激昂的樂章。此時,我彷彿忘了自己還在船中。據説,遠在雲南玉溪的撫仙湖,就是珠江源頭的第一湖。也許,正是這片被古人稱為“琉璃萬頃”的高原之湖,不辭辛勞跨越千里煙波,才風塵僕僕地將遠古的純淨送到了繁華的都市。
側耳傾聽,那首曼妙的音樂已經接近尾聲,但絲絲縷縷的柔情卻混着旖旎的水天一色,長久留存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