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縣石窟內部佛像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瑞朝 文 鄭州市文物局 供圖
時隔半個世紀,洛陽龍門石窟再啓“修復模式”。鄭州的鞏縣石窟,保護利用規劃也已提上日程。12月15日,大河報記者從鄭州市文物局瞭解到,鄭州市加強鞏縣石窟保護利用工作方案已經出台。
鞏縣石窟是“國保單位”
摩崖石窟,千姿百態,包羅萬象。根據工作方案,鞏縣石窟歷史文化遺產空間信息將被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同時加大資金投入,設立專項資金。同時,將委託資質單位對鞏縣石窟5個洞窟、7743尊造像等文物資源進行三維激光高精度掃描和信息化處理,建立鞏縣石窟數字化信息和文物模型數據庫,籌備建設數字展館。
記者瞭解到,鞏縣石窟是“國保單位”。1982年,鞏縣石窟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鞏縣石窟原名希玄寺,宋代名十方淨土寺。位於河南省鞏義市東北9000米的大力山南麓。建於北魏熙平二年(517年),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宋各代相繼鑿窟造像,形成石窟羣。
鞏縣石窟歷史文化遺產空間信息將被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加大規劃執行力度,控制、協調周圍景觀環境風貌。
將建立鞏縣石窟數字化信息和文物模型數據庫
鄭州市文物局相關人士説,將加快實施鞏縣石窟安防工程。根據已批覆的方案,加快實施鞏縣石窟安全防範技術工程,實現鞏縣石窟安防全覆蓋,進一步增強安防能力。一方面,進行鞏縣石窟專項調查。邀請專業團隊開展鞏縣石窟的保存現狀、管理情況、環境因素、存在險情、潛在威脅等方面進行詳細的現場勘察研究。
啓動鞏縣石窟數字化保護工程。委託資質單位對鞏縣石窟5個洞窟、3尊摩崖大佛、1個千佛龕、7743尊造像等文物資源進行三維激光高精度掃描和信息化處理,建立鞏縣石窟數字化信息和文物模型數據庫。
充分利用多媒體、數據可視化、網絡化、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一切適宜的高科技手段,多種方式展示鞏縣石窟歷史和文物信息,服務公眾瞭解鞏縣石窟歷史、文化、藝術重要價值等多方面文化需求。
根據瞭解,鄭州市將建立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投入保障機制,規範經費管理和預算執行,提高使用效益。統籌利用國家、省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實施鞏縣石窟保護項目。由縣區投資的超過5000萬元(不含土地)的新建項目,市財政給予投資概算40%的一次性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