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春天已漸漸遠去,田野菜花開盡,只有麥浪,迎着南風在陽光下歌唱。這是麥子最美的季節,小麥青青,大麥嫩黃,柔韌的麥稈隨風起伏,遠望麥田連綿無邊,近聽南風沙沙作響,田野裏,“風吹麥浪歡”的詩意在盪漾。
春天的麥浪,起伏的是希望。祈禱風調雨順,朝夕精心管理,看着麥子的成長,彷彿看到了收穫的希望,看到希望,人們就充滿力量。麥,夏熟。經歷風霜雪雨,在江南梅雨來臨前修成正果。麥與人一樣,最美的是青春期,最輝煌的是成熟期。當“蔚藍的天空下湧動着金色的麥浪”時,田野裏吹來陣陣熱風,麥發出沙沙的聲音,似乎是在催農民收割。過去,往往是“三麥三麥,畝產不超三百”。雖然她來江南很早(晉元帝大興年間),但播種面積小。上世紀五十年代,才把傳統的“麥子不當糧,種種白相相”作為糧食作物播種。
麥,不是江南人的主食作物,但困難時期,這解決了農民口糧青黃不接的尷尬。當麥浪在熱風中漸漸變黃,村裏鄉親們一展愁眉,麥子熟了,就有麥片粥、麥片飯了,再磨點新麥粉做麪筋、做醬黃,那是當時鄉間的美食。這是麥子對江南農民的歷史貢獻,也是兒時對麥子最深刻的印象。
南風依舊,麥浪如歌。昔日彎腰曲背揮舞鐮刀割麥的煩惱已成記憶,而今年輕的農民哼着《風吹麥浪》,駕駛着收割機在麥田馳騁。瞬間,麥浪化為金黃色秸稈在田間飛揚,落地為肥,飽滿乾淨的麥粒從收割機裏輸送到路旁的車上,再入糧倉。那些過往,也漸漸在風吹麥浪中遠去。(稼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