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十一”假期和世界盃的臨近,露營的熱度也逐漸攀高。和親朋好友在假期裏去野外露營放鬆,和球友一起在露營地邊燒烤邊看球,聽起來是不錯的選擇。不過,露營高熱度的背後,也再次讓公眾視線聚焦如何更好地安全監管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
預熱“前夜”已至
距離世界盃開賽已經不足兩個月,世界盃周邊產品已經銷售緊俏。從上市公司公開表態看,多個板塊上市公司有望成為世界盃概念股,其中,就包括露營板塊。
京東近日發佈的《2022户外露營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以京東線上為例,與“户外/露營”相關的用户搜索同比增長375%,聚焦露營相關產品,以帳篷、桌椅、野餐墊為主,並預計10月的“十一”假期必將帶動新一輪露營小高峯。
同時,飛豬9月12日發佈的“中秋”小長假旅遊消費盤點報告顯示,中秋露營訂單量環比上月同期增長超4倍。露營羣體中,“90後”和“80後”親子人羣佔比接近九成。據預測,“十一”假期中“露營熱”將有望再度來臨。
大眾點評數據顯示,“秋天的第一場露營”受追捧,露營相關訂單量環比上月同期增長285%。鄉伴文旅集團野鄰花園營地副總經理何傑瑩介紹,野鄰花園旗下營地目前“十一”期間的預訂量已超過60%。
家住北京朝陽的張女士上週末就體驗了一把郊區露營。張女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她和朋友本次去的露營地位於順義區,雖然還沒有到“十一”假期,但露營地已經有了很多遊客,許多家長會帶小朋友出行。露營地的活動包括户外飛盤、篝火晚會、騎馬等。
專欄作家黃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有錢有閒是旅遊的前提條件。露營屬於自發的自由行、家庭遊,其成本較低,需要開車或者攜帶帳篷、玩具等設備,如果天氣正常晴朗,親子游家庭比較多,假期露營會比較熱門。而“十一”長假如果天氣和環境適宜的話,露營會比較火爆。
老生常淡的話題
安全監管、環境保護仍是聚光燈下露營產業老生常淡的話題。有業內人士表示,首先,營地建設有待規範。目前,我國雖然出台了《休閒露營地建設與服務規範》,但只是全國性質的推薦性標準,未能對露營地建設形成強制性約束,具體到各露營地,制定管理規範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此外,遊客觀念有待提高。許多露營者對於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也缺乏瞭解,在水源保護地、禁漁禁獵區違規野餐、露營、垂釣的現象時有發生。
陝西學高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晶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且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游泳活動和其他活動。遊客在此類地方進行露營、燒烤或者游泳垂釣等活動有可能污染水源,違反相關規定。
“露營活動中要嚴格控制火源的使用,很多地方不可使用明火。如果在禁燃區生火會觸犯法律、承擔相應責任。即便不是在禁燃區,但是用火不當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依然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劉晶還提示到。
張女士則表示,在露營之前,露營地管理方並未提醒露營者需要注意的事項,不過,露營地為遊客提供了垃圾袋,並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為遊客收拾遺留的垃圾,“大部分遊客的素質還是比較高的,我並沒有看到一些明顯的不文明行為”。
如何引導文明露營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細化監管方面,部分省市已邁出探索的腳步。
9月21日,南京市發佈推進南京帳篷露營地健康發展的試行意見,從適用範圍、設置規範、管理規範、保障措施四個方面,對帳篷營地的設置選址、安全防護、環境衞生、設施設備等作出具體要求,並進一步徵求公眾意見。記者注意到,該意見對每個帳篷營位設立面積原則上不得超過40平方米、帳篷內不得私拉亂接電器線路、每個帳篷配備1個滅火器、每100人應配備1位安保人員等具體方面做出了細緻規定。
而早在去年,浙江省湖州市也出台了《露營營地景區化建設和服務標準》等系列文件,首次對露營營地的安全管理、環境衞生等方面做出具體要求。如營區內必須提供清潔可供飲用水源,每100位露營者至少要有一間衞生間,垃圾桶需提供配置要求不低於每人每日4升的垃圾容量等。
黃濤認為,首先,應鼓勵符合條件的、安全的地方適度開發,建設露營地的配套設施。其次,還應加強遊客安全意識培訓和教育。例如在出入口張貼宣傳海報、標語等進行提醒和勸告,通過學校、學生家長等進行宣傳教育等方式,科學引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北京旅遊學會理事、中國文旅創新創業智庫叢書總編張德欣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專業的露營營地,應當制定相應的規範,引導露營者文明露營,愛護環境,而市民自發在市內公園的露營活動,應當遵循公園的管理制度。“從服務的角度來説,公園可以劃定專門的露營區域,這樣更便於管理,做好衞生清潔工作,也避免遊客四處紮營帶來的安全隱患和環衞壓力。”
“公園和露營地還應當加強生態環保思想的宣傳,加強露營者、遊客的自律意識,提醒露營者不要亂扔垃圾,注意環境保護,可以制定適當的獎懲制度來規範。”張德欣建議。
“無論是露營還是户外遊,還應該在户外旅遊組織者中推廣類似於綠野户外網倡導的‘只留下足跡,只帶走照片’的理念,推動組織者和遊客自律。”有業內人士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實習記者 袁澤睿/文 魏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