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顧
無數人心中的內蒙都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這種既有印象基本都是來自於課本中的描述,與之相匹配的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景緻,就是錫林郭勒大草原。
典型草原
什麼是典型草原?百科上有很多種解釋,但我有自己比較易於理解的解讀方法。當你腦海中想象草原時,它應該是降水並不太充分下的產物,錫林郭勒草原大多數區域的年均降水量就是200mm左右;它應該是四季分明的景象,錫林郭勒草原夏天炎熱冬天寒冷,春秋季各有特色、早晚温差很大;它應該是一望無際的,錫林郭勒草原地處內蒙古高原,大多數地表都十分平坦(這也是我能開着森林人在草原中跟馬賽跑的先決條件)。
總之,我們對大草原的眾多想象,都是錫林郭勒的模樣。但唯有詩句中描述的“風吹草低見牛羊”,實難見到。
典型草原本就是草原、荒漠灌木、樹林、沙地的綜合地貌類型,因為降雨並不充分,加之放牧需求的高漲,典型草原時刻都處在植被多變的狀態下。而豐富的植被景觀,卻又讓它成為了知名的風光攝影地。
來到錫林郭勒,騎着駿馬或自駕穿梭,看到眼前不斷變幻的自然地貌,你才能真正瞭解大草原的風情。
天之驕子的明天
多年前,我第一次在當地人的幫助下騎上駿馬,奔跑於草原之上時,我深有體會,只有有了充分的“移動速度”和馬背上的高視角後,草原的一望無際你才能真正領略到。
但如今,有了更先進的交通工具,尤其是摩托車取代馬成為牧民的放牧通勤工具後,蒙古馬在草原上的影響力急劇下降,在很多地方都已難以見到成羣的駿馬奔馳了。
錫林郭勒幾乎成為了駿馬在草原上最後的聚集地,因為離首都經濟圈近,這裏引進了不少全球的知名馬匹品種,與蒙古馬混交,然後提供可騎乘的馬匹給大城市周邊馬場(及臨近首都經濟圈的草原景點)。
有了經濟效益,駿馬才在錫林郭勒大草原保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不過,失去了交通工具屬性,馬羣在草原上仍在不斷減少。而少了駿馬的加持,草原的美就少了幾分姿色。
【呦?這不是“森林”人嗎,咋跑到我們草原上了?】
【大哥你快來看看?嗬,真的哎!】
森林人在草原
為了拍攝賽馬與馬羣的部分,我們離開公路前往草原深處。幾天下來,森林人的左右對稱全時四驅可是被我好好應用了一番。
首先,全時四驅的好處就是在非鋪裝路面穿越時,會極少出現打滑、空轉的情況(相對於電子限滑來説,這是硬件上的重要優勢)。
另外,在草原自然路的駕駛中,因為路況較好,所以車速一般都還保持的比較高(約50km/h的速度)。在這樣的速度下,全時四驅對於彎道、起伏路和易滑路面的即時反應非常棒,還有斯巴魯全球化SGP平台的基礎,讓車身能夠更穩定地施展實力,這樣的配備,對於操控有着明顯的提升。
遇到了雨後或者比較泥濘的路況,把X-MODE按鈕往右旋轉,選擇D.SNOW/MUD(深雪、泥地)模式就可以非常輕鬆地通過了。
後記
馬在草原文化中具有不可缺失的意義,看到現在草原上馬的現狀,還是挺失落的。但每一個地域都迎接着不斷的變化,傳統草原的改變是躲無可躲的。而我和森林人在長途自駕中,親眼見到從沙漠到草原的景觀變化,還是充分體會到了大自然的魅力,這種感受你只有親自體會才能完全感受到它的意義。
下一集我和森林人的旅程繼續,將會帶大家看到因為降水變化而形成的全新景觀面貌,阿爾山美如畫卷的森林正等待着我們的造訪,你們期待森林人和森林碰撞出怎樣的靈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