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的水上古鎮,屹立江心400年,島上居民卻拒絕修橋通車
丹洲古鎮始建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到現在依舊屹立江心400餘年,明清時期此地為懷遠縣城所在地,遺留下許多400年前的古蹟。它四面環水,是一座橢圓型的島嶼,總面積1.6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卻在80%以上,如今島上常住居民在1000人左右。
小島共有五個碼頭,遊客進出一般都是東門碼頭。東門碼頭明清時代為官方行政碼頭,稱税廠碼頭,用於官府巡視辦案 、商務納税、 貨物通關等。據説當地有關部門曾打算建一座橋,卻遭到居民的反對,他們聲稱“一旦有橋,再無丹洲”。至今整座島上因為沒有橋,往來外界只能通過渡船進出,因而島上也沒有機動車,少了許多塵世的喧囂。
島上尚存有明代古蹟丹洲書院、閩粵會館、東門城樓、北門城樓、古城牆、懷遠縣城石刻地圖等,在中國“古城古鎮”氾濫的時代,這裏尚未被商業開發,如同一處寧靜的世外桃源。丹洲古城牆是明朝懷遠縣知事蘇朝陽任職時的一項大工程,歷時一年,耗銀萬兩。城牆全長879米,設東西南北四個門,並配設門樓。至今,北門段古城牆保存較為完好。
遊客進入古鎮都會經過東門,即歡雷門。歡雷門名字由來特別傳奇,據説當年古城建造開工時,知事蘇朝陽率官員百姓在此舉行奠基儀式,天空突然閃電飛光雷聲轟鳴。當地百姓都覺得是不祥之兆,但蘇朝陽卻笑着説:“你們看,今天的儀式,天上的雷都來為我們歡呼助興,此門就叫‘歡雷門’吧!”故而東城門又叫“歡雷門”。
佔地1340平方米的丹洲書院是丹洲古城最大的一處古建築,書院始建於清道光三年,有識之士認為懷遠縣地處黔桂湘三省交界處,民族雜居,普及教育至關重要,應該建立一座完善的書院。書院有前後樓房和南北二樓,設有教室、宿舍、辦公室、會議廳、膳廳、儲藏室、雨天活動室和大禮堂。民國進行過擴建。民國時期更名為三江第一小學,現為丹洲小學所在地。院內綠樹成蔭,建築古色古香,蘇朝陽知事當年栽種的桂花樹至今仍枝繁葉茂。
丹洲是有名的“柚子之鄉”,每年十月是生產柚子的季節,滿城的柚子都是芬芳宜人,11月去就可以吃到甜美的沙田柚。超過千株的柚子樹護衞着小島,有的樹齡已達到上百年,名氣最大的就是最高產的“柚王”了。這裏年產沙田柚30多萬公斤,古城秀麗、果子飄香,恬靜清幽的環境吸引着無數的遊人。
門票:免費,往返船票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