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退休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餘代、四百年)。受家庭薰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老北京歇後語近千句、老北京俗話近千句、老北京歌謠數百首。每週六晚上8點,趙老師準時在舊京圖説讀者羣開講老北京。
這期講座,我們來聊聊阜成門。先來看幾張照片——
1900年在阜成門裏從東往西拍攝的阜成門城樓,這時候的阜成門城樓已經比較破舊了,阜成門城門洞的式樣和崇文門、宣武門、西直門是不同的,這也是區別北京內城各城門的一個特殊之處。
1910年左右,在阜成門裏的大街上往西拍攝的阜成門城樓和阜成門內大街的一段。照片中的阜成門裏大街顯得很髒,那是撒落的煤沫。北京城裏生火做飯、取暖用煤,大部分產自北京西邊門頭溝,由駱駝運輸,經過阜成門運進城裏。再有,照片中的阜成門裏的馬路十分寬闊,馬路上有不少的馬匹,這是因為過去在阜成門裏有一個買賣馬匹的市場,阜成門裏白塔寺東邊溝沿的橋就叫馬市橋,馬市橋東邊叫馬市大街。
1917年至1919年,美國人甘博在阜成門甕城西北側的城牆上往東南方向拍攝的阜成門城樓。阜成門城樓東西兩側外觀區別不大,最明顯的區別是西側對着甕城一側在城門洞的上邊有阜成門三個字的匾額,而東邊朝着城裏的一側沒有。猛一看,阜成門城樓高大威武很完整,仔細看,這時候阜成門城樓下層北側的樓檐子已經坍落了。在照片的左下方隱約能看到甕城東北角的關帝廟。1915年,北京建了環城鐵路,但是當時號稱環城鐵路,其實並沒有環城,鐵路從西直門往東,再往南,在東便門和北京到瀋陽的京奉鐵路相連,所以只拆了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這四座城門的甕城,沒有破壞阜成門的甕城。
1920年,在阜成門甕城北側城門洞的外面通過門洞拍攝的甕城裏面,照片上一輛驢車從甕城裏出來,通過這張照片可看到阜成門甕城裏關帝廟的一個角。
1921年瑞典人喜龍仁在阜成門甕城的城牆上,從北向南拍攝的阜成門城樓的上半部分,這個時候阜成門城樓不但西北角的樓檐塌落了,二層的扶手欄杆也破損嚴重。
喜龍仁在阜成門的箭樓上,從西往東拍攝的阜成門城樓和甕城裏,阜成門甕城在內城的九座城門的甕城當中較小,和其它甕城一樣,它也有賣瓦盆、瓦罐的買賣。這也是清朝政府考慮打仗時,可以從城牆上往下扔打擊敵人的器具。甕城裏關帝廟西側有一排西房,為了省錢,這幾間房的屋頂不是整個砙瓦的,老北京管這種蓋房的方式叫棋盤芯。
喜龍仁在阜成門的箭樓上,從北往南拍攝的照片,通過照片可以看到阜成門往南的北京內城西城牆,看到一個個突出了的墩台,也叫馬面,還能看到城牆下面的護城河。
1922年至1925年之間,在阜成門甕城南城牆上朝北拍攝的照片,能夠清楚的看到阜成門甕城北側的閘樓和閘樓下面的城門洞,還能看到略顯冷清的關帝廟和大面積的賣瓦罐瓦盆的市場。
1930年在阜成門裏,從東北向西南拍攝的阜成門城樓,在城樓下有一座賣煤炭的貨棧,那時候煤炭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物資,所以賣煤的生意是不缺買主的。
1932年至1935年之間在阜成門內大街上,從東往西拍攝的阜成門城樓,這時候的阜成門城樓已經顯得有些破舊了。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送葬隊伍從城裏走到阜成門甕城的情景。可以看出死者家裏比較富裕,一般的老百姓送葬的時候,就是抬着棺材,而這個人家是在棺材的外面套了一個大大的棺罩,一般的人家是花錢僱八個人抬棺材,而這張照片上也不止八個人抬棺材。
1946年,在阜成門內大街上,從東往西拍攝的阜成門城樓,照片上有幾匹駱駝從城裏向城外走去,應該是從門頭溝往北京城裏送煤的駱駝,卸了煤之後返回門頭溝。通過城門洞能夠看到甕城裏的情況和甕城西側的城牆,其實這時候阜成門的箭樓已經在1935年因為年久失修拆除了,只不過還保留了城台,所以在這張照片上是看不出來箭樓是否拆除的。
這張照片應該是與上一張照片同一時間、同一位置拍攝的,內容差不多。
1946年,拍攝者站着阜成門甕城的西北角向東南方向拍攝的阜成門甕城裏的情景,看樣子已經入冬,剛剛下了一場小雪。還可以看到阜成門甕城裏的西北部一個賣瓦盆瓦罐的商鋪,可能與甕城東南角的商鋪是一家,照片右側的兩間房可能就是賣瓦罐的人家居住的房屋。
來源:北京日報▪舊京圖説 | 作者 趙振華
流程編輯: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