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消費信心和出遊信心,是對行業更可持續的“紓困”。
端午小長假,是跨省遊“熔斷”新規調整後的首個節假日。5月31日,文旅部印發《關於加強疫情防控 科學精準實施跨省旅遊“熔斷”機制的通知》,將跨省遊“熔斷”範圍從原先的省級調整到了縣級。實施更加科學精準的旅遊“熔斷”,兼顧疫情防控與旅遊業恢復,也是穩定經濟大盤、紓困困難行業“組合拳”的重要部分。
文旅部在今年端午出行提示上,沒有像以往一樣強調“非必要不出行”,而是強調“出遊前應關注疫情動態和中高風險地區變化情況,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旅遊”。但相應之下,多地仍然強調“非必要不出省”。
據媒體統計,5月30日全國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均在北京、上海、河北,其他省份基本具備了端午期間恢復跨省遊的條件。但截至5月31日,宣佈跨省遊接待的省份僅有10多個。文旅部剛出爐的2022年端午節旅遊統計顯示,全國國內旅遊出遊7961.0萬人次,同比下降10.7%,國內旅遊收入258.2億元,同比下降12.2%。“熔斷”新規效果還未充分釋放,原因在於政策施效需要時間,更在於仍有多重門檻需要跨越。暑假將至,文旅業利用好黃金假期時間已很緊迫。
首要便是“政令”統一問題。
經梳理發現,端午小長假多地倡導就地過節,如西安倡導“非必要不離市、非必要不出省”、上海要求“非必要不離滬”、天津也提倡“非必要不離津”等等。
關於人員流入,各地門檻不一。河南的端午節出行,省外入豫即賦黃碼,三天兩檢後轉為綠碼,而端午小假期也就短短三天。去武漢除了提供48小時內核酸證明,還需嚴格做到“三天兩檢”。而甘肅定西市相關人員則告訴人民日報:“凡是從省外低風險地區回來的都是實行‘3+2’的管理政策,也就是3天自費集中隔離加2次核酸檢測,甘肅省也是這個政策。”
可見,跨省遊能否真正“遊”起來,關鍵還得看地方政策。不增加低風險地區人員出行難度,讓政令儘量在地方層面統一,才是跨省遊復甦的關鍵。避免各吹各調,才能奏出和諧動聽的“協奏曲”。
疫情防控與行業紓困一體兩面,考驗各地統籌發展與安全的能力。要想平衡好,需要地方政府根據階段性主要矛盾“因時而變”。眼下,全國疫情總體趨於平穩,“千方百計保持經濟穩定運行、千方百計助企紓困解難”就是主要矛盾。繼續為低風險區域人員正常流動設限,就是為旅遊業與餐飲業、零售業、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業、民航業等“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紓困設限。這些行業的復甦,高度依靠人的流動,沒有流動便難言發展。
其次是出行審批問題。
在操作層面,“非必要不出省”語境下,部分行業、單位、學校等實行出行審批制。一些單位出於某些考慮“審而不批”,甚至連因公出差、正常年休等也需調整或擱置。跨省遊“熔斷”新規推出之後,類似做法需要相應地改變。比如,跨省出行以報備制代替審批制就有必要。
疫情以來,一些地方對學生羣體嚴格管控,通過管住學生來約束家長。改變這種慣性管理思維,下一步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旅遊主管部門達成一致,在無社會面疫情下,有序開展親子游、研學遊等。目前已有地方着手改變。如浙江發出通知明確,在省內無社會面本土疫情時,中小學生跨設區市出行可不再進行報備,跨省出行仍實行報備制,但不得以審批制代替報備制,無正當理由不得限制中小學生出行。考慮到暑期將至,如果能及時從政策端予以修正,將是暑期遊市場的一大利好。
此外,還涉及信心重建問題。端午小長假,為了促進文旅消費,多省推出了發放文化旅遊消費券、景區門票減免等優惠措施招攬遊客。這些舉措可提升對遊客的吸引力,但仍不足以重建人們對跨省出遊的信心。
相比門票、經濟等刺激辦法,信心之於文旅業更為珍貴。一份來自某上海諮詢機構的《上海居民出遊意願調查報告》表明,在未制定出行計劃的人羣中,有47.8%的受訪者表示,防疫政策是他們未制定出行計劃的原因。目前,多省提出了提振旅遊業信心的方案,甚至提出了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的發展目標。2021年全國旅遊人次32億,2019年為60億人次。文旅業復甦需要邁過信心關——重建消費者出遊信心、從業者從業信心。作為旅行者,盼望疫情防控更精準,政策預期更明確,讓出行更順暢,旅行體驗更棒。
提升消費信心和出遊信心,是對行業更可持續的“紓困”。邁過這一關,有助於文旅業破除堅冰,再度啓航。
紅星新聞評論員 文陽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