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映象網記者 梁新慧/文圖
漢字和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而書法教育對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品質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普遍開設了書法課,但由於種種原因,開課率並不高。全國政協委員宋華平建議,要對中小學書法(含寫字)教學情況開展一次全國性的調研摸底。
宋華平説,在眾多全國政協委員關於“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提議推動下,2011年,教育部出台《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將書法課納入到中小學教育體系,明確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三年級要開設書法課。
十一年來,中小學的書法教育工作一件件開展起來,教材的編纂、教師的培養、書法課的開設、中小學生書法作品展覽的舉辦等都在正常有序開展。但是,由於電腦的衝擊,中小學書法教師的不足,尤其是最近兩年因新冠病毒流行,學校不得不進行線上教學的原因,書法課在很多學校已成了擺設,開課率不足百分之五十,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也有所下降。
“中國文字是中國文化的根,是中國文化的土壤,而漢字的正確書寫和中國書法又是傳播中華文明最主要的方式和渠道。因此,提議教育部有關部門,及時對中小學書法課的教學情況和中小學生漢字的書寫水平,進行一次全國性調研。對教師、書法教室、教材、開課率、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等問題進行一次深入的摸底,從中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對十一年來中小學開設書法課的情況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從而制定出開好中小學書法課的措施,以推動中小學書法課的健康發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宋華平説。
談及調研摸底工作如何開展,宋華平建議,由各省教育廳組織若干個小組深入到學校摸底,由各市、縣教育局抽選5%左右的學校摸底,其餘由學校自行摸底並上報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