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亂石灘,如今後花園 敕勒川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

昔日亂石林立、黃土漫天,如今成了呼和浩特市民節假日休閒娛樂的首選目的地

敕勒川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

本報訊(記者李玉波)“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古代民歌對敕勒川草原傳神的描述,令這裏成為無數人嚮往的“詩和遠方”。但因近代人為破壞和自然原因,敕勒川草原生態環境一度惡化,植被衰退,變成亂石林立、黃土漫天之地。

敕勒川草原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部,面積超過2萬畝。2012年,當地政府與企業一起開始對草原生態進行修復。

承接敕勒川草原修復工程的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蒙草生態”)秉承先科研後修復的理念,開啓了敕勒川的人工干預+自我修復生態循環模式的創新探索。“我們通過科學的方法,把本土植物還給這片土地,通過人工修復啓發敕勒川草原的生態自愈能力,實現生態的可持續性,最大限度地再現原生典型草原生態情景。”蒙草生態品牌總監陳睿珏説。

為了摸清楚“水、土、氣、植、動、微”等影響這一區域植物生長和生態變化的要素及其過去幾十年間的變化規律,科研團隊通過座標點,結合歷史資料和大數據技術,實地調研,尋找最適宜的鄉土植物配置和技術措施方案。最終,科研團隊選取適宜這一地區生長的禾本科和豆科等先鋒植物作為建羣種,再配合適宜本地區生長的宿根地被,採用人工撒播和機械噴播相結合的方法播種,並配合草原封育、草原松耙、草原灌溉等手段進行修復治理,最大限度地再現原生典型草原生態情景。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在各級政府、研究機構、蒙草生態等多方努力下,敕勒川草原植物從播種時的20種恢復到50多種,獾子、狐狸、野兔等動物數量明顯增加,生態系統逐漸恢復穩定,草原生態風光得以重現。

“從我家駕車半小時就到這裏了,漫步敕勒川草原,聞着青草的清香,藍天、白雲、鮮花,節假日的時候,到草原上游玩感覺特別好。”家住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的林東説,前幾年,這裏還是樹枯草敗、亂石林立的景象,變化太快了。

2020年8月2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敕勒川草原榜上有名。

在恢復自然生態的同時,當地還建設了內蒙古少數民族羣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蒙古包會議中心、薩仁湖等多個功能區,敕勒川草原成為集草原保護、草原修復、草原文化於一體,融合觀光、休閒、生態研學、體育運動、馬術、會議慶典等多功能的自然生態草原旅遊區。

如今,敕勒川草原成了呼和浩特市民節假日休閒娛樂的首選目的地。在春夏季節,沿着大青山腳下的呼和塔拉生態路自西向東行進在敕勒川草原,沿途草木葱蘢,繁花似錦,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昔日的亂石灘成了美麗的“後花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7 字。

轉載請註明: 昔日亂石灘,如今後花園 敕勒川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