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瞭望 | 夜上黃鶴樓、坐看知音號、相約賞櫻花,這座城的文旅有新玩法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休閒

  依託武漢東湖、“兩江四岸”等優質資源,武漢現已形成長江遊、知音號、夜上黃鶴樓、相約春天賞櫻花等廣大遊客心之嚮往的旅遊IP

  文旅業融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關聯產業110多個,對餐飲、住宿、民航、鐵路客運的貢獻率超80%,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

  從做產品轉向做產業,從自主研發轉向跨界聯合,是文旅業發展的新思路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廖君 饒饒 喻珮

  千里自駕,只為停留江畔與長江燈光秀合影留念;騎行、漫步,放眼湖面,只為享受東湖的靜謐美好;換上旗袍、中山裝,搭乘知音號,只為穿梭回到百年前,領略大漢口風情……

  地處長江之畔的武漢,將原有文旅特色推陳出新,打造出賞燈光秀、逛東湖綠道、坐知音號船等文旅“網紅”IP,吸引了全國遊客紛至沓來。僅今年國慶期間,就有超2000萬遊客接待量,位居全國第一,旅遊收入達110億元,旅遊消費力居全國第四。

  11月26日,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將讓武漢文旅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2020年10月1日,遊客在武漢黃鶴樓景區觀看演出    肖藝九攝/本刊

  釋放武漢文旅強韌性

  今年國慶長假,一到晚上7點左右,黃鶴樓公園南門外,遊客就排起長隊等候黃鶴樓夜遊之旅。

  晚風起,鵝池邊上演辛氏酒樓的故事,拉開了黃鶴樓夜遊序幕。遊客們從鵝池、詩碑廊、崔顥題詩壁緩緩向主樓行進。山體、樓閣、池水等共同構成一幅光影中的畫卷。真人演繹的仙子起舞、岳飛點兵等故事,融入現代聲、光、電技術,投影到建築上,讓千年古樓歷久彌新。

  矗立長江之畔的“四大名樓”之一黃鶴樓是外地遊客到訪武漢的必遊之地,也是武漢旅遊的風向標之一。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疫情暴發之前,黃鶴樓景區的外地遊客佔80%以上。

  除此之外,武漢還新晉了幾處“網紅打卡地”,備受市民遊客推崇。夜幕時分,市民、遊客漫步於江灘,或乘船行於江上,等到華燈初上時,“兩江四岸”風景看起來流光四溢,如夢如幻。登上覆古遊輪知音號,觀看沉浸式演出,跟隨劇情穿越回百年前的老漢口。

  一場疫情一度重創了武漢及其文旅業,但是控制住之後,憑藉深厚的人文底藴、優美的山水風光和疫後的活力景象,一年多來,武漢文旅業開始釋放韌性與活力。

  以黃鶴樓為例,自去年7月21日武漢市恢復跨省旅遊以來,黃鶴樓遊客接待量從每日數千人逐步攀升至疫情防控規定的上限——2.5萬人次,今年“五一”假期,黃鶴樓的單日遊客接待量還達到5萬多人次,“十一”假期的夜遊門票更是提前售罄。

  據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數據,今年國慶期間,武漢市遊客接待量達到2116萬人次,是全國唯一一個遊客接待量破2000萬人次的城市。而湖北省接待遊客6377.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52.7億元,分別較2019年同期增長2.59%和2.63%。

  記者瞭解到,文旅業融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關聯產業達110多個,對餐飲、住宿、民航、鐵路客運貢獻率超80%,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武漢文旅業在疫後快速增長,已成為拉動湖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激發文旅體育產生“聚變反應”

  武漢乃至湖北文旅業的韌性與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改革密切相關。

  武漢旅遊體育集團就是這一改革的產物,也是武漢新晉旅遊打卡地的策劃者。

  2020年9月,武漢市啓動新一輪國企改革,將武漢文化、旅遊、體育行業三家大型國企融合重組,成立武漢旅遊體育集團,武漢最大的旅遊體育國有資本運營綜合體應運而生。

  武漢旅遊體育集團董事長董志向説,重組一年來,武漢旅遊體育集團立足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釋放聚合效應,推動國有資本向文化旅遊業、體育業、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四大主業集中,做大做強做優文化旅遊體育資源。

  一場激發武漢文化、旅遊、體育可持續大發展的“聚變反應”由此開啓:

  長江之濱、黃鶴樓之下,上演融合傳統文化風韻的服飾大秀;知名企業家登上知音號,開啓全網直播,致敬武漢光榮的紅色歷史;成功舉辦武漢疫後首次渡江節,向世界展示武漢“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自信和獨有的城市親水文化;與騰訊合資開發“武漢文旅碼”數字旅遊消費平台,打造全民智慧旅遊的“武漢樣本”……

  武漢旅遊體育集團不斷加大核心產品佈局的速度、力度、深度,依託武漢東湖、“兩江四岸”等優質資源,打造一張張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名片,現已形成長江遊、知音號、夜上黃鶴樓、相約春天賞櫻花等廣大遊客心之嚮往的旅遊IP,以及擁有全國“最美賽道”的武漢馬拉松、全國內湖規模最大東湖帆船基地等城市文化旅遊體育IP。

  以知音號為例,這一旅遊IP緊跟時下年輕人追捧的新穎娛樂方式,以及文旅業發展的新亮點和新熱點——沉浸式體驗,讓夜色中的長江遊輪,搖身一變成為沉浸式劇遊項目新場地,拓展了知音號IP的內涵邊界。

  武漢朝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知音號以武漢知音文化和長江文化為IP定位,整合武漢沿江全域資源,打造全產業鏈。更多遊客“用腳投票”,追隨着微博、微信公號的推文慕名而來,不斷放大知音號IP的乘數效應。

  這背後體現了文旅產業發展思路的創新,即從做產品轉向做產業,從自主研發轉向跨界聯合。

  打造高質量文旅產品和服務

  武漢文旅業的強韌性還得益於文旅業改革契合了社會對旅遊的新需求。

  已紮根文旅行業12年的導遊錢文康近年體會到,人們出遊心態發生很大改變,越來越多遊客希望通過旅遊感受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而不僅是簡單的“到此一遊”。

  正因人們對多樣化、特色化、品質化旅遊產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過去那種長線跟團遊逐漸轉變為自駕遊、小包團、落地拼團等多種旅遊形態,促使市場主體加緊提升旅遊產品和服務質量。

  即將開幕的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將重點展示兼具文化內涵和旅遊功能的新產品、新主體、新業態,組建服務於產業生態鏈的網上交易平台,以“文化+”“旅遊+”撬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還將充分運用VR/AR、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科技融合創新成果,打造沉浸式和互動式體驗場景,給觀眾帶來全新的文旅體驗。

  業內專家指出,瞄準這一重大機遇,武漢應以文化為經、以產業為緯、以節會為媒,以文旅新動能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髮展動力。

  湖北省副省長張文兵表示,湖北將利用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這一重要窗口,全方位展示湖北深厚的人文底藴、優美的山水風光和疫後充滿活力的繁榮景象,進一步加快湖北文化旅遊品牌的整體塑造提升,不斷擴大湖北文化旅遊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