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狹長的公路一直往前,在那一片挺立的樟子松林旁,就是我們的外場營區。
這裏位於北疆邊陲,最低氣温能達到零下49.2℃,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這裏鮮有綠植,但樟子松卻一直堅韌、茁壯地生長着,給這廣袤荒涼的畫板上添上了一抹色彩。
樟子松林 。
官兵們都愛松,記得剛畢業報道時,負責接我的老班長告訴我,以前冬天大雪封路,我們居住的外場營區成了“雪域孤島”,運送物資只能靠擔子挑。他最喜歡一邊挑着物資在雪地裏“漫步”,一邊欣賞着樟子松隨風輕搖。每年春季,場站會組織新調入人員栽種培育樟子松,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有了一顆屬於自己的樟子松,那份興奮與激動到現在都記憶猶新。可能就在那時,一顆叫做“樟子松精神”的“種子”在我心裏紮了根、發了芽。
去年,我成了一名連隊主官,剛到連隊時,牆面上一張名叫“寒風、邊關、車場、凌晨”的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照片中,3只掛滿冰碴的線手套靜靜地矗立在雪地之上,給人以直觀的“震撼”。連隊官兵説,這是在一次駐訓保障任務發生的故事。當時氣温零下40℃,3名官兵頂着寒風給一台發生機械故障的充氧車連夜排除故障,為了爭取時間,連長韋青辰帶頭脱掉線手套,赤手排故。等到翌日凌晨準備返回時,才發現粘滿汗水、油污的線手套已凍結變硬,矗立在雪地上。這讓我不由想起那片樟子松林,它們傲然挺立、直頂蒼天,一圈圈年輪寫滿了戰天鬥地的豪邁和不甘平庸的品格。這裏的官兵也是如此,把“根”深紮在北疆邊陲,無私奉獻着。
每每沿着狹長的公路進場保障,看着那片樟子松林,我都不由感慨:昔日種下的樹苗已茁壯成長,青葱少年也已蜕變為邊疆衞士,守衞着這片熱土,而我心中的那顆“樟子松”也已經長得鬱鬱葱葱……
(巴特 整理)
來源:解放軍報客户端
作者:冷旭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