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洞頭風光 範宇斌 攝
中新網温州8月20日電(記者 範宇斌)“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台灣。”數百年來,這首民謠傳唱於海峽兩岸之間,讓隔海相望、一水相連的百島洞頭與寶島台灣結下不解之緣。
地處浙南沿海、甌江口外的洞頭,碧海藍天、礁奇灘白、島秀灣美,宛如一座“海上花園”。閩南文化和甌越文化在此交匯,洞頭與台灣鄉土近、鄉音熟、鄉情濃,持續彰顯着浙台融合之美。
“神州海上第一屏”洞頭半屏山風光 範宇斌 攝
攝影是世界共通的無聲語言,在同根同源的兩岸更是如此。透過小小的取景器,不少台灣青年將鏡頭定格於祖國的大好河山、風土人情,並通過互聯網向更多台胞直觀展示大陸之美與發展近況。
“航”行浙裏·兩岸共拍秀——温州站活動18日至19日在洞頭舉行,中新網記者在採訪中聽聞台灣青年期待“記錄更多兩岸同心同源的故事”,此番心聲是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一個切口。
行攝“海上花園” 光影魅力拉近情誼
大陸攝影師指導台灣青年航拍技巧 範宇斌 攝
“向大陸攝影師‘拜師學藝’,感覺開啓了新的技能點。”結束洞頭行攝之旅,來自台灣桃園的四川大學大學生史家欣迫不及待地把洞頭風情發佈到社交平台,鏡頭中呈現着洞頭半屏山、同源同根碑、七彩洞頭村牆繪塗鴉、貝雕藝術等,讓她身處台灣的家人評論道,“好美,好親切!”
“‘上帝視角’看洞頭,‘海上花園’名不虛傳啊。”來自台灣新竹的西南財經大學大學生闕鬱璇在攝影師手把手地指導下,第一次嘗試航拍,她將鏡頭定格於半屏山。“兩岸都有半屏山,江山盼‘合屏’,別具意義。”
大陸攝影師為台灣青年授課教學攝影技術 範宇斌 攝
“肉眼看美景和用相機拍,這種感覺是不一樣的。”來自台灣高雄的“築夢温州”台灣青年聯誼會總會長許晉銘説,因為有攝影大咖解惑,他明白了哪些場合適合用閃光燈以及如何更好地構圖取景,“感覺自己更專業了”。
有一張手機攝影作品許晉銘頗為滿意:洞頭半屏山一側碧綠色的海面上,平靜地“躺”着“兩岸同心”這四個字。“兩岸同心,用相機記錄下來,不是很有意義嗎?”
温州洞頭傳統非遺“腳擂鼓”表演 範宇斌 攝
來自台灣高雄的武漢理工大學大學生林世賢跟隨無人機的視野,見識到了“立體”的洞頭。“大海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來到這裏,好像我們又回家了。”
短短兩天的互動講解、分組結對和外出採風,在光影變幻和快門聲中,台灣青年增長了攝影技巧,並在歡聲笑語之中,拉近了兩岸同胞之間的情誼。
“台灣青年學習攝影技巧,提升藝術修養,增進對大陸的瞭解,從而產生情感聯結。”寧波財經學院象山影視學院影視製作系主任李華春説,以影像為媒介,記錄兩岸風情,也促進兩岸同胞之間心靈契合。
追夢“築夢家園” 詮釋新時代“愛拼才會贏”
温州洞頭金岙同心村 範宇斌 攝
3年前,來自台灣高雄的青年史孟傑來到洞頭創業,在位於金岙同心村的海峽兩岸同心小鎮辦起了台胞之家、台青驛站。“在洞頭築夢創業,很親切,很適應。”他如是説。
追夢、築夢、圓夢,這是每位青年成長必經的三部曲。
史孟傑一直想搭起兩岸青年交流的平台。他告訴記者,“約一半的洞頭人為閩南後裔,和我們同講閩南話、同種相思樹、同拜媽祖廟,在宗教文化、歲時節俗、婚喪嫁娶、飲食習慣等方面頗為相似,這裏是創業沃土,正催生着無限可能。”
“台灣是我出生長大的故鄉,大陸是我求學發展的家園。”“登陸”7年來,許晉銘已成為温州大學法學院的一名教師。在他看來,“少年強則中國強,兩岸關係的未來正寄託在兩岸青少年身上。”
“航”行浙裏·兩岸共拍秀活動行攝浙江,加深浙台兩地的互信和友誼,傳遞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進而拓寬兩岸文化交流的“直通橋”,豐富兩岸文化交流的“素材庫”,擴大兩岸文化交流的“覆蓋面”。
台灣青年體驗非遺“貝雕”製作 範宇斌 攝
當前,浙江正打造台胞台青“築夢家園”,將重點開展深化落實“八項惠及台灣青年舉措”、完善服務枱灣青年機制、支持台灣青年創業創新“三大行動”,為兩岸青年創造更多發展機遇,助力台灣青年來浙追夢圓夢,促進兩岸青年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
攜手“融合發展” 演繹更多“同心”故事
洞頭半屏山與高雄半屏山結為姊妹山;聆聽洞頭閩南民歌《客鳥歌》,觀看手腳並用、擊鼓演奏的非遺“腳擂鼓”表演;“做客”台胞之家,瞭解台灣青年創業故事;走進東海貝雕藝術博物館,動手體驗貝雕製作……洞頭風情讓台灣青年“着迷”,並用鏡頭定格下美好瞬間。
洞頭海島風情 範宇斌 攝
“這是一座讓人感到温暖的城市,‘登陸’求學是為了打破自己的‘舒適圈’,我認識了更多大陸的新朋友,也堅定了我以後想留在大陸發展的念頭。”闕鬱璇向記者如是袒露心聲。
審視當下,兩岸交流順民心、得民意,勢不可擋。
“兩岸是骨肉同胞,隨着時間推移,兩岸融合發展的趨勢不斷推進,台灣青年‘西進’大陸的熱潮湧現,每一位台灣青年都是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一份子,推動着歷史前進。”許晉銘談道,近年來,他參與並舉辦了許多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就是希望更多台灣青年學子在深入瞭解大陸後,真切感受到大陸發展的真實狀態、充沛的發展活力和巨大的社會變遷後,來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發展。
洞頭半屏山盼歸亭 範宇斌 攝
“文化在兩岸融合發展中最能打動人心。”連日來,台灣新生報記者王輝丹在活動中身穿漢服,“打卡”洞頭。她希望用實際行動為中華文化的傳承鼓與呼,“希望藉助文化的力量,讓島內民眾重新認識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祖國大陸”。
從杭州西湖到家鄉温州,從東海之濱到雪域高原……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杭州市攝影家協會航拍分會副秘書長鮑小紅向台灣青年分享了一張張攝影作品,並鼓勵他們發到社交平台。“拍不盡祖國的大好河山,按下快門就是記錄歷史,身處於時代發展的大變局,兩岸同胞更應明白,每個人都能記錄甚至改變這個時代。”
東海潮湧,風吹兩岸,洞頭半屏山之巔,一塊同源同根碑,上書:“兩岸半屏,鄉音鄉情。珠聯璧合,共贏榮景。”碑無言,意無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