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千百年 古銀杏觀賞正當時

來源:廊坊雲報

美了千百年 古銀杏觀賞正當時

廊坊日報訊眼下,銀杏進入最佳觀賞期。“披金”的銀杏樹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大家三五成羣賞景拍照。 這其中,香河縣及三河市的古銀杏更是以其歷史悠久、含“金”量高,迎來了每年一度的“高光時刻”。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生長週期慢、生存年限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果要20多年,40年後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別名“公孫樹”,是樹中的老壽星,古稱“銀果”,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被當做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植物界的熊貓”。

在香河縣五百户鎮香城屯村西,有兩株雌雄異株的古銀杏樹。兩株古銀杏樹南北傾斜,南株直徑1.16米,北株直徑1.06米;樹高22米,胸圍420釐米,冠幅南北22米、東西26米,平均24米。樹幹遒勁,葉片濃密,樹陰罩地約一畝左右,傳説已有千年樹齡,科學測定樹齡南株是650年,北株是500年。

千年古樹少不了故事。在多個傳説中,銀杏樹為明朝洪武年間燕王掃北時所栽流傳較為廣泛。相傳,明太祖時期,朱棣被封燕王,就藩燕京北平,很快到了香河境內,安扎在現在香城屯一帶。燕王特別喜歡種樹,到香河也是如此。在香城屯駐紮期間,因為思念他的生母孝慈皇后,在行營外栽下了這兩株銀杏樹……

除了傳奇的故事,古樹頑強的生命力也讓人震撼。這兩株飽經風雨的銀杏樹,老樹新枝仍然生生不息,冬天枯枝傲骨,春天生機盎然,夏天枝繁葉茂,秋天滿目金枝。遠遠看過去,樹在村中,村在畫中,自然、古樸、寧靜,讓人身處其中情不自禁迴歸自然。

如今,古銀杏樹已是香城屯村的“標籤”,成為了村裏的一個景點。為了方便遊客參觀,古樹周邊加強了基礎設施。2013年,香河縣利用GPS定位方法,將兩株雌雄異株古銀杏的具體方位、圖片、生長狀況等信息存入電腦,為其辦理了“户口”“身份證”,並下發文件,將古銀杏樹權屬定為國家所有。

曾去觀賞過古銀杏的市民黃先生説:“古樹以自己的方式訴説着歷史,站在樹下能感受到不一樣的生命意義。”

初冬時節,各地銀杏樹黃葉飄舞,大地鋪金。位於三河市新集鎮大掠馬村村委會院內的千年銀杏樹進入了一年中的最佳觀賞期。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銀杏葉子,給剛踏入初冬的城市增添了一份暖意。

11月12日,古銀杏樹的樹葉大多泛着金黃色,一片片身披“黃金甲”,猶如一串串金色風鈴,沙沙作響,搖曳生姿。一陣風吹過,銀杏葉輕盈地飄飄揚揚,如畫美景讓人們陶醉不已。目前,三河市共有古樹名木19棵,主要樹種有銀杏、槐樹、油松等,其中以新集鎮大掠馬古銀杏最為著名。

據瞭解,河北境內原有數株千年以上的銀杏樹,現僅存幾株活體,三河的這株古樹是保存生命狀態較好的一株。大掠馬村是三河市建村最古老村落之一,這株千年古樹經河北省林業部門碳14測定,確定有1300多年樹齡。樹幹高2.1米,周長14米,樹高24 米,樹冠直徑30餘米,是京東最粗、最古老的“銀杏王”。

悠長的歷史,讓這株古銀杏樹披上了“神秘”外衣。相傳,大唐天子李世民東征路過此地,並安營紮寨,將馬鞭插於地上,當做拴戰馬的拴馬樁。一覺醒來,鞭杆已經生根發芽,李世民不忍拔掉它,便將其留於此地。據當地老人介紹,由於這株樹對初冬寒流有獨特的敏感性,村民有觀其落葉而搶收白菜的習慣,千百年來成為當地百姓生產生活中的好幫手和忠實的守望者。

1992年,三河縣政府將這棵樹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管理部門與當地鎮政府和村委會設置了護欄等保護措施。“我是第三次來看這株銀杏樹了,咱們廊坊有歷史這麼悠久的古名木很難得。現在觀賞的好時候,眼前一片金黃的感覺甚是美好。”來自廊坊市區的遊客葛東説。如今,這株年逾千歲的古樹仍然健壯無比、枝繁葉茂、蒼翠欲滴。銀杏樹最佳觀賞期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吸引了周邊以及京津冀的遊客慕名而來。

不管銀杏樹的由來如何,經歷怎樣,它已然成為了一種希冀,一種情愫,寄託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記者 曹明明 李博楠 通訊員 錢海濤 劉偉 編輯 李雨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5 字。

轉載請註明: 美了千百年 古銀杏觀賞正當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