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期,永定河劈開太行山和燕山山脈結合部,裹挾着大量泥沙塑造了華北平原,永定河也成了北京城的母親河,但是永定河極其不穩定,經常改道,舊有的河道就成了一個個湖泊,散落在北京地區,而發源於北京西部山區的支流繼續滋潤着這些散落的湖泊,形成了北京西部和北部獨有的山環水繞的風光。
遼金時期,北京城作為邊疆重鎮,人口逐漸增多,西北地區因為風光旖旎,興建了很多皇家園林和私人園林,到了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大量南方人定居北京城,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為排解鄉愁,這些人在北京西北郊區開始仿照南方“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興建了很多園林。
雍正去世後,乾隆皇帝繼位,此時國家經濟繁榮,府庫充裕,乾隆皇帝開始大規模擴建圓明園,將東邊的長春園,南邊的綺春園一齊併入圓明園,三園統稱圓明園,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
公元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晚清政府腐敗無能,連戰連敗,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城,當侵略者看到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內琳琅滿目的寶物時,貪念驟起,縱兵洗劫了這座世界文明的皇家園林,為了隱瞞這種野蠻行徑,侵略者將園林付之一炬,大火三月不滅。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同治皇帝繼位,同治年間,開始大規模修復圓明園,但因為工程量浩大,財政枯竭,修復計劃擱淺,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再次對圓明園等園林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1911年清政府倒台,圓明園徹底荒廢,很多地方被開闢成稻田,一座被稱為“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只剩下一些斷壁殘垣。
1926年,北伐戰爭期間,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同張作霖的奉軍激戰平津一帶,奉系軍閥勾結日本,進攻大沽口遭到馮玉祥的激烈抵抗,將日艦驅逐出大沽口,日本侵略者聯合英美等國向段祺瑞政府施壓,日本的野蠻行徑激起了北京各界人士的憤怒,3月18日,北京五千餘名各界人士在李大釗的帶領下,在天安門集會,示威遊行,當遊行隊伍走到段祺瑞執政府門口時,遭到了軍警的開槍射擊,四十餘人犧牲,二百多人受傷,舉國震驚。
慘案發生後,魯迅先生寫下了《記念劉和珍君》的文章,紀念在這次慘案中犧牲的劉和珍和其他烈士,並把這一天稱作“民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1929年為了紀念三一八慘案,在圓明園廢墟里建立一座五米多高的六角形紀念碑,碑身上寫着:“三一八烈士紀念碑”,四周鐫刻着劉和珍等烈士的生前事蹟,1971年,“三一八”烈士劉保彝、江禹烈、陳梁墓碑從北大工學院移居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