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你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通海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休閒

位於秀山之麓的“秀甲南滇”坊

位於通海古城中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聚奎閣

□  玉溪日報記者  何超 禹露  文/圖

3月12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將雲南省通海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覆》(以下簡稱“批覆”)正式公佈,通海縣成為全國第136座、全省第7座、我市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趕着春日的好時光,記者走進通海縣,感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遇見春日裏的通海古城

春日裏的通海,正是美好的季節,繁花似錦,一步一景、一街一景、一時一景、一院一景。漫步在北街上,記者看到,潺潺流水的兩側,特色盆景“排排站”,綠樹紅花與一棟棟青磚灰瓦的歷史建築交相輝映,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拍照。北街的盡頭處,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聚奎閣,東西南北四條街道便是在此交會。青石板路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環繞古城,走進鹽店巷、祁家巷、文星街等小街小巷,卻是與東西南北街的熙攘熱鬧不同的光景,各色店鋪裏,沒有大聲吆喝,顧客與店主禮貌交流,更顯出小城十足的魅力。街道深處隱藏着一個個古色古香的小四合院,隨意踏進一間,主人家總是熱情地一笑,院內精心打理的盆景、蘭花和懸掛的字畫,無不散發着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人心醉到不想離去。

走出小巷,回到正街,一路往南走,不多時便到了“秀甲南滇”的秀山公園。春日裏,雲南的氣温回升得猝不及防,但秀山公園內,參天古木掩映,行於其間,舒適愜意。以“匾山聯海”著稱的秀山公園,有200餘副匾聯碑刻,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完美描述秀山公園怡人風景的“秀山輕雨青山秀,香柏鼓風古柏香”一聯。古色古香的田勾町王廟、普濟寺、玉皇閣、普光寺、慈仁寺、清涼台等唐、宋、元、明、清古建築羣錯落有致地分佈着,與綠意盎然的古木山林交相輝映,完美綻放國家級風景區的魅力。

真好,我的家鄉可以一直保持我記憶中的樣子

張馨予是一個離家10年的通海人,如今的她,在昆明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生活,但自小在通海長大的她,對這座小城有着深深的愛。她説:“我認為通海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實至名歸。”縱觀通海,有“秀甲南滇”的秀山、碧波萬頃的杞麓湖以及聚奎閣、通海文廟等文化遺產,有楊慎、闞禎兆等名家留下的書法名作。再看當今,通海人温文爾雅,秉承着傳統美德,厚德載物,和諧友愛,把現代的元素與歷史的瑰寶合而為一。如此來看,通海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還有温潤的人文氣息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

通海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後,張馨予聽説政府將會編制方案,加大力度保護通海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防止拆真建假、拆舊建新,高興地説:“真好,我的家鄉可以一直保持我記憶中的樣子了。”

楊楊是一位通海籍作家,生於通海長於通海,他的筆下誕生了無數關於通海的文學作品,他深愛這片土地。他向記者介紹,通海的木雕大師高應美、杞麓湖、秀山公園、女子洞經等,都為他的寫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通海這片土地有厚重的文化含量,我會不斷挖掘和書寫。”楊楊表示,如今,通海“晉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榮譽,每一個通海人都應該珍視並去保護。

千年古城,孕育了一大批“文化人”

在通海,有這樣一批文化產業從業者,他們把喜歡的石雕、木雕、書畫、篆刻、盆景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他們認為,正是因為有了通海這座古城,才有了通海繁榮的文化產業。

李興偉經營着一家名為“通藝苑”的企業,深受通海傳統文化薰陶的他,在大學畢業後,回到了這座小城,四處繪製獨具特色的“文化牆”。在興蒙鄉下村白沙凹片區,李興偉繪製了含有蒙古族少女、蒙古包、摔跤比賽、馬頭琴、敖包等蒙古族元素的彩繪;在九龍街道大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一樹梨花開”的彩繪牆讓人心情舒暢。李興偉説:“通海歷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藴深厚的地方,從整個縣到各個村莊,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加之濃郁的少數民族文化,讓我的‘小事業’有了長足發展,以後有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支撐,我的彩繪一定會更有文化魅力。”

近兩年來,秀山腳下的“望海樓”每逢週五便人氣“暴漲”,吸引了四方遊客,這要歸功於90後小夥許家傑。許家傑是通海南工文化傳承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把“望海樓”承租以後,時常在此舉辦文化交流活動。他説:“通海有着豐厚的文化底藴,我想建立一個平台,用來傳播和傳承通海的傳統文化。”如今,“望海樓”裏不僅有每週五的定期文化交流活動,閣樓深處,還有許家傑收藏的珍貴木雕、石雕、陶瓷等,吸引遠近遊客,時時前來探訪。

通海,不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包括各級文物保護單位90處,還有一大批像李興偉、許家傑這樣的“文化人”,“軟件+硬件”同發力,千年古城的文脈一定能得到延續。

町王廟 、普濟寺 、玉皇閣 、普光寺 、慈仁寺 、清涼台等唐 、宋 、元 、明 、清古建築羣錯落有致地分佈着,與綠意盎然的古木山林交相輝映,完美綻放國家級風景區的魅力 。

真好,我的家鄉可以一直保持我記憶中的樣子

張馨予是一個離家10年的通海人,如今的她,在昆明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生活,但自小在通海長大的她,對這座小城有着深深的愛 。

她説 :“我認為通海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實至名歸 。”縱觀通海,有“秀甲南滇”的秀山 、碧波萬頃的杞麓湖以及聚奎閣 、通海文廟等文化遺產,有楊慎 、闞禎兆等名家留下的書法名作 。再看當今,通海人温文爾雅,秉承着傳統美德,厚德載物,和諧友愛,把現代的元素與歷史的瑰寶合而為一 。如此來看,通海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位於通海古城中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聚奎閣田

【來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