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帆影温州古道今天
溪下,永嘉最為神秘的地域,溪下,永嘉離“天”最近的地方。初識溪下,只為驢行嚮往已久的楠溪源頭,探秘神奇的龍鳳大瀑布之故。再識溪下,卻為當地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文化習俗所誘惑。
(溪下村航拍圖,源於網絡)
溪下,被譽為永嘉的“小西藏”和“浙南九寨溝”,永嘉之巔大青崗(海拔1271米)就位於此處。從縣城出發,有三條公路可達(經巖坦潘坑,或經碧蓮大岙,或經界坑興法),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往往使人望而生畏,而其中剛建不久的經界坑興法通往溪下的公路當為最美的“天路”。
坐車盤旋於大山間,連綿的山峯低頭相迎,藍天白雲幾乎觸手可及,大山的雄渾壯麗和老天爺的人情味兒一覽無遺,自有一種親近的感覺!而在山下谷底,碧水潺潺,竹影婆娑,卻是另外一番清秀風光!沿路而行,如痴如醉,醉美公路,莫過於此。
陳坑至溪下的平板溪,令人印象深刻,可謂當地一絕。平坦的溪牀,猶如一張寬大的平板,自陳坑村往外延綿一點五公里後,又斷斷續續鋪向溪下,形成了一條令人歎為觀止的天然絕景,尤其在接近溪下村那段溪牀,簡直就是一個水上廣場,幾可媲美寧德“白水洋”。
這裏的水清得出奇,不帶一點塵渣,一望便望穿到底,水裏的卵石、溪牀的凹凸皺紋,宛若置於空氣中一般,全都大大方方地展現着眼前,陽光照耀下,晶瑩剔透,美妙之極。而在冬季枯水期,這裏仍然細水長流,從不間斷,使人不得不對楠溪源頭豐茂的植被大加讚歎。
碇步上悠然閒逛的“阿黃”,似乎是賣弄“鄉愁”的高手,年關將近,難道兒時忠實的夥伴就在這裏耐心地等待曾經的你?
溪下的水讓人心境如水,而溪下的古木令人豪情萬丈。參天大樹,隨處可見,就在陳坑村,一棵高達813年樹齡的苦櫧屹立於村口,粗壯的樹幹恐怕要四、五人合抱,而另一棵高達613年樹齡的香榧則偏立於村內山坡一側。像這樣高齡的古木該村共有十來棵,木雖古,葉卻青,不得不感嘆生命的旺盛和青春的魅力。
溪下村原生態的木結構房屋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古村落見得多了,對古民居自然就產生了審美疲倦感,但溪下村溪邊居然高高地聳立着一座三層樓的木結構老房子,特別引人注目。
據説,在附近東坑自然村同樣還有一座三層樓木結構的古民居,過去温州日報曾專程採訪過。兩層樓的古民居楠溪保留較多,但三層樓木結構的古民居卻極為少見,這,正是溪下的特色所在。
省級非遺項目溪下馬燈戲極具地方特色,“馬燈戲”又名“竹馬燈戲”,據傳在清同治年間,從安徽鳳陽傳入永嘉溪下,後來一度失傳,但在當地人的努力下,如今的馬燈戲被重新挖掘、傳承,併成為溪下一種特色文化。
馬燈以竹為架,蒙以紙或紗布紮成。馬首繫於演員腰前,馬臀後帶長尾巴,馬首馬臀中空,可以插點燃的紅燭。
“馬燈戲”主要由跑馬燈和小戲兩部分組成。表演者一般為10至13歲的小孩子,用花鼓及紹興調與永嘉方言進行演唱,內容幽默風趣,形式生動活潑,極富楠溪地域特色,是浙江省58個傳統戲劇非遺項目之一。2009年,溪下馬燈戲被列為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2016年,溪下鄉被評為浙江省傳統戲劇之鄉。
而在周邊最具影響力的,當屬溪下千年古剎黃皮寺。黃皮寺位於黃一村,是浙南紅軍遊擊總指揮部舊址。
當年,胡公冕受中央軍委委派到浙南領導武裝鬥爭,集合永嘉、瑞安、仙居、青田、縉雲等地農民武裝在黃皮寺整編,併成立了浙南紅軍遊擊總指揮部,為後來建立紅十三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黃皮寺所在的地方已近仙居交界,村民交流的方言我們已很難聽懂,而這裏居然有直達甌北的班車,可見此地在溪下的份量。
此外,溪下還有諸多美食,如鹹豬蹄、魔芋、發糕及紫薯饅頭等特色小吃,這些都是當地待客的最高禮遇…
隨着户外運動的興起,訪古覓蹤,山水探秘成了當今社會的一種新時尚,而極具原生態和原始風光的溪下,自然就成了驢友們心中嚮往的最佳目的地之一。而隨着近來“華東醉美探險道”活動的開啓,溪下將進一步掀開神秘的面紗…
溪下,正如大家閨秀,清純可人,魅力十足。溪下,一個户外人當去的地方!
(攝影:甌江帆影、難得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