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學課堂 | “曠世遊聖”徐霞客,一生只做旅行一件事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休閒

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説起旅行,不得不提我國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徐霞客。和古今中外所有的旅行家相比,徐霞客最獨特的意義在於:他是以性靈遊、以軀命遊,是最純粹、最專業的旅行家。

 

少年時代的徐霞客和天下讀書人一樣,也參加科舉考試,希望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他15歲首次參加“童子試”,未中,從此便與科舉徹底告別,順應內心的召喚,準備走遍名山大川。難得的是,徐霞客的父母非常開明,他們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父母的支持下,徐霞客從15歲開始便專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志向中。史料記載,徐霞客從此開始博覽古今史籍、地理、地方誌、山海圖經、遊記等書籍,盡一切努力為自己的旅行做準備。

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常常帶着家人往來於蘇杭之間,進行“家庭遊”,這樣的家風對徐霞客的影響也是必然的。徐霞客的母親王孺人是一位有遠見的女性。為了保存先賢的書畫、詩文作品,她與兒子商量建立了晴山堂,將94篇詩文墨寶刻於石上留傳下來,成為重要的文化遺產。

 

靠“窮遊”走遍山川

曾有學者測算,僅徐霞客最後西行雲南三年的旅費,摺合人民幣就為16萬到20萬元,這在今天來説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那麼徐霞客長年的旅費來源有哪些?他在旅途中的“吃住行遊購娛”是怎麼進行的?

家庭支持。徐母所織的“徐家布”有很好的效益,這應該是徐霞客早期的主要旅費來源。

朋友接濟。有官員朋友送徐霞客一塊馬牌,馬牌是古代官員擁有的“公務證件”,有了馬牌,徐霞客可在全國任一驛站免費休息,還可以徵用民夫為其抬轎,用處很大。

僧人道士的幫助。徐霞客一介布衣,既需要僧人作嚮導,又需要在寺廟借住,並用齋飯。

自己克服困難。“暝則寢樹石之間,飢則啖草木之食”。

總體來説,徐霞客是“窮遊”,而且一點不比今天的“揹包客”舒服。徐霞客特立獨行的旅程,不僅描繪出精彩的山河圖景,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崇高而有趣的靈魂。

 

30餘年創眾多歷史之最

作為職業旅行家,徐霞客首先在旅遊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因為他卓越的旅行,也使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理學家。作為一位科學家,他共記錄地貌類型61種、水體類型24種、動植物170多種,名山1259座,巖洞溶洞540多個,50多處文物古蹟,百科全書式地提供了地理學方面的史料。

徐霞客還詳細記錄和反映了民族地區的遊歷情況,涉及瑤族、壯族、苗族、納西族等眾多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風俗習慣、節慶活動等,是古代內容豐富的民族學調查實錄。

當然,在勵志方面,徐霞客和他的遊記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之源。現存63萬字的遊記,不僅是我國古代遊記作品中的鴻篇鉅製,也是對無數寫作者專注於一事的勵志豐碑。

徐霞客從22歲開啓探險之旅,51歲作人生的最後一次出發,53歲因“兩足俱廢”而東歸,54歲去世。這一生中,他只做了一件事,旅行,不懈地追求詩與遠方。更可貴的是,在那個應舉成風的時代,徐霞客選擇了一條艱難無比的道路:以生命為代價,以考察大自然為己任,置身風雨寒暑、懸崖峭壁,四處遊歷,創下眾多歷史之最,被譽為“曠世遊聖”。

(據《北京青年報》)